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DeepSeek赋能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交流会在珠海举行

2025-03-18 09:2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1.png

3月14日,DeepSeek赋能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大湾区自然资源系统应用交流会在珠海召开。会议聚焦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及典型案例,为自然资源系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实践参考,为推动大湾区乃至全国自然资源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华贵、副主任委员张鸿辉,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海市香洲区委常委、党组副书记、副区长庞前聪,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留根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北京、重庆、吉林、内蒙、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的一百多名自然资源系统代表现场参会。

1.png

黄 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上午专家报告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黄铎主持。来自中山大学、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国地科技、金山软件、华为公司等代表,分享了DeepSeek在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2.png

何华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主任

何华贵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影响。他提出,DeepSeek大模型技术为行业带来三重突破:一是决策智慧化升级,通过构建规划知识图谱,提供智能推演方案。二是管理流程再造,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优化审批流程。三是公众参与革新,通过多语言交互和智能反馈提升公众参与效率。何主任呼吁建立“规划大模型标准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携手推动大湾区智慧规划发展,用技术创新重塑行业价值。

3.png

梁伟峰  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梁伟峰在致辞中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他认为从三个方向重点推进:一是深化场景应用,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监测、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标杆,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降本增效;二是突破技术瓶颈,在数据治理、多模态融合、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技术底座;三是构建创新生态,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通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推动人工智能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4.png

李煜政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李煜政在《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大模型发展图谱与DeepSeek创新应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DeepSeek的创新应用。一是大模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大模型技术从决策式AI演进到生成式AI,DeepSeek通过多阶段技术突破,实现了从基础模型到复杂推理能力的跃升,降低了使用门槛和算力需求,推动AI技术的普惠化发展。二是大模型的重点场景应用。从与现实世界交互、与数字世界交互两个维度,介绍了DeepSeek在智慧政务、医疗、金融等行业的落地实践,以及在电力、内容创作、智能体等领域的强大应用潜力;三是赋能个人职业发展。通过演示DeepSeek在文本读写、办公提效、创意设计等场景中的应用,展示了AI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广泛落地与价值释放,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png

李  胜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发展研究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李胜在《规划和自然资源人工智能应用探索》报告中,介绍了深圳探索人工智能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经验。一是背景形势。国家出台政策推动数字化治理,要求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构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是能力储备。构建规资海洋混合大模型集成框架,实现模型统一接入、调度与服务,持续收集并治理行政公文、政策法规等数据,形成专业知识库,并构建数字人平台,全面提升AI应用开发与数据支撑能力。三是应用场景。详细探讨了AI在时空数字底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辅助决策等领域的试点应用,如智能问答、规划智能体、无人机监测等。

6.png

刘  丹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政务事业部研发总经理

刘丹作题为《办公政务大模型——党政AI应用探索》报告,详细介绍了办公政务大模型与DeepSeek-R1的融合应用。一是DeepSeek与政务AI的融合。办公政务大模型通过引入DeepSeek-R1的推理能力,结合优质政务语料数据,为办文、办事、办会等党政办公各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政务AI数智化解决方案。办公政务大模型聚焦公文写作、政务问答、智能分件、政策比对及办公辅助等垂类场景,具备高度的政务垂直领域适配性,推动传统办公模式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全面转型。三是赋能自然资源管理的场景规划。探讨了AI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涵盖法律法规智能问答、政策一致性审查、行政审批辅助以及日报/周报信息智能填报等业务场景。

7.png

张鸿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

张鸿辉在《DeepSeek赋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探索与展望》报告中,结合企业实践详细介绍了大模型在规划领域的应用探索。一是大模型技术的演进与行业赋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从通用模型向垂直领域演进,GeoAI通过注入专业知识和数据,将重构“一张图”生态,激活CSPON智能化底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转型。二是大模型的应用实践。从大算力、大底座、大模型、大场景四方面,介绍了行业知识库、行业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构建,并基于GooDGIS AI2.0展示了面向设计院、高校、政府机构不同主体在规划专属场景应用探索。三是大模型的未来发展。大模型的价值在于数据整合与推理分析,未来应警惕“技术万能论”,推动“大小模型”融合,渐进打造空间规划智能体,深化全周期应用赋能,助力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8.png

时新华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时新华作题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大模型总体设计与案例实践》报告,介绍了规划和自然资源大模型的建设思路和场景应用。一是构建垂直大模型必要性。针对规划编制数据碎片化、隐性知识难以整合、行政应诉案件量大且复杂等问题,提出构建规划知识大语言模型和法治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辅助规划决策并提升行政诉讼应诉水平;二是大模型构建的关键和路径。通过提示词工程、RAG技术、模型微调等关键技术,推动大模型从“通用生成”向“领域专家”跨越。并通过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型训练与优化、模型能力评估三大环节,确保大模型在规划与自然资源领域的精准适配与高效应用;三是大模型应用实践。介绍了引入DeepSeek在规划编制、行政审批、诉讼复议等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如通过智能问答、规划分析、文书生成等功能,提升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在会议最后,华为中国政企合作伙伴发展与支持中心(OpenLab)部长丁优和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崔学森分享了《国土空间大模型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应用。

9.png

胡  海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副主任

下午,规划与自然资源系统代表座谈会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副主任胡海主持。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构建智慧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2.png

与会代表围绕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技术落地展开深度研讨。一是聚焦技术赋能行业变革,探讨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在规划审批、资源监测等场景的应用成效,以及规模化应用面临的硬件投入等挑战;二是关注数据治理与知识转化,研究如何将海量空间数据与专业知识转化为智能知识体系;三是破解行业痛点,围绕数据质量、模型可解释性、跨部门协作及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共商应对策略与创新解决方案。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