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二期低碳生态培训学员心得> 正文

黄梅:增长知识 获得友谊

2015-04-30 16:3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黄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在收到学会的通知、学院确定派我来培训的那一刻,我是又喜又忧的。喜的是,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我的同事--杨辉老师电话告知我时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是一件好事……”,这时我就能确定这个培训班对于学员来说的积极意义;另外,对于爱到处走走逛逛、好奇心比较强的我来说,能到一个新地方体验体验,也是极好的。忧的是,培训班要“耽误”一周时间(加上来去路途),这对于上班族来说是很长的出差时间了,学校也正是比较忙的时候,除了教学课程,武汉的中期答辩、贵州的村落调研都与此有冲突,另外我的教师资格考试时间还不确定(通知的大概也在这左右)……这个“任务”好像又是一个新“负担”。这时,我的硕士生导师--段德罡先生毫不犹豫地告诉我:“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啊,是要有所取舍的,答辩有我们顶着……”恰好教师资格考试时间确定后没冲突,于是我就满怀期待的来了。

在六天的培训之中,我是只有喜没有忧,更是庆幸自己抓住了这次机会。六天紧凑、高强度的专业学习,轻松、愉快的交流讨论,课外的户外参观也是一种学习,信息量很大,收获很多。

作为最年轻的一名学员,能够与这么多业届大佬及前辈们面对面、近距离的学习交流,感到很幸运。2012年还是一名学生的我有幸参加规划年会,并目睹了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成立的全过程,之后也参加过好几次联盟组织的交流会,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了一些了解,发现自己对此领域研究也还蛮感兴趣,因此硕士论文进行了该领域的一些探索,算是踏入了该领域的大门,但要学的知识、技能还有很多。从学生到教师,从旁听者到学员,从被动的听报告到主动的参与交流……这次请的专家都是该领域的权威,之前只是看他们的专著或者论文,这次有机会面对面听他们讨论对某个学术观点的看法,大佬们之间的学术对话就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他们这种对待学术问题的态度着实令小辈感动,受益匪浅。

学员之间的交流,也是一次很大的收获。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部门,带来的项目类型各种各样,思考问题的视角各有侧重,展开的讨论激烈而深入,能弥补思考问题的狭隘性。比起规划年会那种大规模、快餐式的会议,这个更具深度,更利于大家相互交流。课堂上是同学,课下是朋友,课外一起去逛校园、散步,一起吃饭,不管你是局长、院长、所长还是什么,这六天里大家就是纯粹的同学,以后可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我第一天的同桌--任院长,是个很好的人,开完会就“蹭”他的车跟他的团队一起去宁波下面考察山体步道和一个古村落了,他开玩笑地说:“要是告诉学会你现在还跟我在一起,大家以为我把你拐跑了,那学会的责任可大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低碳看作是一种理念的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的种种活动导致了高碳的恶果,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而只是一味地依赖技术,一切都只是徒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理念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这个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我们倡导要节约用水一样……是要你从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的。因此,譬如我们的培训班,抛开它的高级教育意义,即对于低碳生态相关技术理论、实践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低碳理念的一种传播,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必要,对于青年一代的教育意义很大。因此,给培训班的第一个小建议就是,虽然是高级培训班,但学员可以有一定比例的青年人,甚至是不怎么懂该领域的(需要及早的培养他们的低碳生态意识,进行心灵的“洗礼”,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第二,培训中一点遗憾的地方,就是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错过其他组的精彩。

最后,感谢学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六天的培训,原本以为会很漫长,没想到会是如此短暂。希望培训班越办越好,更多地人从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