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刘敏:社区参与的新模式

——以厦门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为例

2015-07-01 13:52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4月10日,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敏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社区参与的新模式——以厦门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为例》的报告。刘敏同学基于对西方规划理论与思想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研究,提出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规划变革方向。从规划师角色的转变入手,探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内涵与方法。

刘敏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

刘敏同学认为传统规划模式已难以应对当今新形势,以GDP发展为导向,自上而下千篇一律的城市传统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需求,亟待变革。以曾厝垵为例,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1997年厦门大学的师生开始在曾厝垵租房作画,促进了这里书画业的兴起,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的宣传吸引了大量雕塑家、作者、导演、音乐人的入驻,大力发展独创产业。曾厝垵的发展是群众自下而上努力的结果,各群众主体通过传统和现代社区组织参与到曾厝垵的发展建设中,如公庙理事会、文创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等。但曾厝垵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设施杂乱安全隐患比较大,公共空间的侵占以及社区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社区牵头,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组成了社会学、建筑与规划设计等多元学科和本地力量,组成了一只规划团队在曾厝垵开展共同缔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重点:其一,通过政府、规划师、村民、商家、文艺青年等多元主体的互动交流,对曾厝垵未来的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形成一些相关的规划方案;其二以公共空间为抓手建设美好环境,居民通过自主协商,并与规划团队进行交流互动将废弃空地改造为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共同缔造工作坊以规划师为中介,促发以公众为核心的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协商达成多方共识,付诸于具体空间环境改造与制度建设实践,促进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发展。最重要的是将公众参与很好地融合到规划的各个环节当中,并且激发社区的一些能人,成为良好的社区参与动力,触发了更为广泛的社区参与。因此共同缔造工作坊是规划变革下对促进社会参与的一个新模式和有效的实践。

(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