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古城保护与城市设计专家聚会黄山市研讨古城保护

2016-11-17 09:5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2016年11月13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安徽省黄山市城乡规划局、黄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机遇与挑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事业的再推进”专题研讨会在黄山市隆重举行。

此次研讨会选在黄山市屯溪老街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十年前,许多前辈们共聚屯溪,对“历史地段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其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二十年后,我们也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时期的屯溪老街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地方政府期望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新的探索、突破和创新。

会议分为三个阶段,13 日上午研讨会开幕,由名城学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副所长鞠德东主持。参会的专家委员、学者、管理工作者和规划设计人员共计 60 余位。会议首先邀请领导和专家代表致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俞滨洋副司长指出,本次研讨会在黄山召开意义深远,屯溪老街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样板工程,然而各地保护管理状况差距很大,有些地方的基本的保护工作亟待改进。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吴晓勤系统阐述了安徽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对屯溪老街的保护经验和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伍江副校长认为,我们今天正面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牢牢把握。黄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孝华期望会议能够进一步推进黄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合理利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先生

紧接着,与会专家进行了会议的主旨发言。其中名城学委会主任委员张兵对屯溪老街保护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屯溪会议上提出的三条原则,即街区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民生改善原则以及可持续渐进原则。清华大学朱自煊先生发言,他对屯溪老街保护和整治更新规划 30 年历程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案例,总结了几十年前一些城市对于历史地段采取的不恰当的保护方式。他强调,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希望广大保护工作者再接再厉,再攀高峰。黄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游责任发展公司总经理杨海婴为大家简要汇报了屯溪老街的保护问题和正在编制的屯溪老街保护规划与综合提升项目的相关情况。随后,与会专家对屯溪老街、黎阳和阳湖片区进行了现场调研。

会议的第二阶段,13 日下午,由规划学会名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朱嘉广和周俭主持,研讨会采用自由论坛的形式。中规院钱川介绍了屯溪老街保护规划情况,首先分析了老街保护的现状和规划编制情况,从三江三岸的区域层面为大家介绍了老街的发展历程。与会委员、嘉宾学者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和剖析,提出可以借鉴的地方保护经验,如苏州、扬州、青岛等,提出要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不拘泥于已经被定级的保护对象,采用渐进式保护方式,重视街区民生问题,以及从城市整体视角出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理念等内容,从保护、规划、管理多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俞滨洋副司长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督查工作。

会议的第三阶段,14 日上午,由名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中枢主持。发言委员和嘉宾结合北京、上海、临海、黄山等地的保护实践,提出关注保护的实施和规划跟进、注重街区原住民的公众参与、街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街区保护和城市设计的结合、警惕棚户区改造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等实际问题和建议,认为从整体上,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机遇大于挑战。朱自煊先生在研讨会上表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只是起步,需要找到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法和路径。朱先生提出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它的历史地段要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下来,街区的保护工作千万不能一劳永逸。同济大学阮仪三老师提出,街区本身是城市的文化产物,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守护非常重要。他强调,原生的遗产本身是有价值的,要保护其真实存在,一旦经过变动再创造出来就是假古董,一定要遵循保护条例的要求,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延续原居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

最后,名城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作研讨会总结,他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历史文化,表现城市文化的地区。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拆真建假行为,要用五年时间完成所有城区历史规划和历史工作的确定工作。张兵对这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归纳,主要包括六条:第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坚持以人为主的原则,统筹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第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间要有一个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宜居性和积极性地统筹。第三,历史文化街区要和城市发展密切关联,反对把街区当景区,或简单和外来资本结合。第四,鼓励保护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探索理论研究探索。第五,充分利用中央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历史机遇,推动街区有序实施城市的修补,促进街区拥有更加宜居的环境。第六,应当利用好规划体制改革的历史时机,为保护规划改革寻求更重要的位置。

研讨会在大家意犹未尽的讨论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