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于2017年5月27-2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承办,洛阳市规划局、洛阳市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合办,本次会议得到了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7个省(直辖市)、19个单位的5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洛阳,围绕“中国城市起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5月27日下午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卫教授、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牛刚书记以及洛阳市城乡规划局卢士福总规划师分别致辞。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长三角分院相秉军总工程师主持。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二里头队队长许宏研究员汇报,题为“二里头:从田野到阐释”,结合27日上午带队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察,许队长对二里头遗址群的发掘过程、起源、空间形态、以及对我国考古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许队长突破性地从全局的思维来考虑考古学科,并将考古学科与遥感影像分析、地貌环境、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与学科融合起来,对考古界以及规划学科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深圳大学建筑学院王鲁民教授汇报,题为“二里头F1建筑遗址探究”,王教授介绍了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的建筑遗址平面图,从文献资料、相关案例等角度分析了一号宫殿中轴线偏移的原因是形成了南院北院两个几何中心,在中轴线偏移的背后蕴藏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作习惯、思维方式等深刻内涵。
第三场主题报告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遥感考古研究室的李刚主任汇报,题为“都城·所城--从元大都城及乍浦城遗址变迁看城市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之关系”,李主任介绍了北京元大都城和乍浦城遗址两个因为人为因素被破坏的古城遗迹案例,阐述了进行在城市发展中要同时注意保护古城遗迹,在城市发展和古迹保护中求取平衡。主题报告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姚亦锋教授作了精彩点评。
28日上午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主持。
第四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周原考古队宋江宁先生汇报,题为“从城市考古的角度看周原遗址形成与变迁”,宋先生以聚落变化的原因和西周都城的特质为切入点比较了周原与丰镐两个早期聚落的差异,认为从遗迹和遗物的角度来比较,周原遗址较之丰镐遗址,内涵更为丰富。丰镐作为都城是政治中心,而周原的经济实力远超丰镐,为周王朝之经济中心。
第五场主题报告由故宫博物院王军研究员汇报,题为“中国古代人居形态的天文学视角”,王研究员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阐述了立表测影与“中”字型城市布局之间的必然关系,强调了古代人民的敬天信仰定义了建筑与城市的形态,提倡将山水格局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
第六场主题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教授汇报,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古城初探”,董教授明确了亚洲城市在 “一带一路”中重要的战略意义,阐述了亚洲城市的历史结构,并重点介绍了缅甸古都妙乌的历史文化遗址。主题报告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分院邱晓翔总规划师作了精彩点评。
27日下午主题报告后的讨论环节,由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吕传廷主任主持,28日上午主题报告后的讨论环节,由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童本勤总规划师主持。讨论环节采取自由讨论形式,对于洛阳市二里头遗址的早期聚落起源、空间形态、规划保护以及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教授宣布下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将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武廷海教授对整个会议作了精彩总结,武教授认为通过连续三届会议,对中国早期聚落与城市的规律性认知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也在城市规划、文物考古、遗产保护等学界、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对话和沟通平台,并建议对论坛的学术成果和组织模式进行总结。随后,武廷海教授代表学委会宣布第三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