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框架

2023-12-07 10:30

导读

2023年11月25日,在“2023城市规划·长安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雷振东教授发表主题演讲“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要素特征,分析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抓手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判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技术路线和研究创新。

640 (1).png

雷振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生态脆弱区通常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具有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能力弱,边缘效应和环境异质性显著,以及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恢复等特点。针对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所普遍存在的类型多样、层级交错、矛盾独特、协同艰难等问题,重点在于分析找出规划的结构性抓手、剖析挑战机遇、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结构性抓手

面向生态脆弱区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三大生态问题,回归国土空间规划本质,水是“生态、生产、生活”的基本依存、“资源、人口、产业”的重要支撑。流域作为国土空间网络之纲,正是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结构性抓手。

2.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挑战一:如何突破“多规合一”有效链接这一技术瓶颈?

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来,“多规并行”已实质性转向“多规合一”的新体系。然而“多规合一”有效链接艰难,依然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难点。

挑战二:如何分区、分类、分级建立地域适宜性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发展所依托的基础、面对的问题、适宜的路径差异很大,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式和技术必然不同,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实现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地域适宜性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的建立。

1.png

图:生态脆弱区三类典型地区划分

挑战三:如何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

县域是“城-镇-村”体系完整的基本单元,是国土空间管控与实施事权高度统一的治理单位。体现县域国土空间规划鲜明的实施性、落地性特点,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

机遇:面向“3060”双碳目标的新能源产业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

生态脆弱区地广人稀、裸地面积巨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富集。面向“3060”双碳目标,基于“比较优势”研判,激活新能源国土空间潜能,研发新能源产业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是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机遇。

3.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1)关键科学问题

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基于“多规”有效链接的新时代生态脆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

(2)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模式耦合模拟分析技术、基本单元复合性区划技术、“三生空间”一体平衡模式、人地空间集约化调控技术、三生空间+整治修复模式技术、新能源+整治修复模式技术。

2.png

图: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4.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针对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黄河中上游、内陆河三大典型地区,形成从理论方法到规划模式、技术体系、示范项目,再到专项规划的“总-分-专-总”研究技术路线,凝练出理论、方法、模式技术、特色专项等创新点。

在理论上提出“资源(生态)—人口(生活)—产业(生产)”六位一体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在方法上构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单元“复合性”区划方法;在模式技术上研发生态脆弱区不同地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式与技术体系;在特色专项上形成“新能源+”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3.png

图:研究技术路线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