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武汉海绵城市规划正式发布 45米地下可建排水隧道

2015-08-11 09:13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喻正茂 尹艳普

昨日,《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经专家审查和社会公示,正式发布并执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就海绵城市建设作专题讲解,认为武汉市排水、渗水均不易,深邃是符合武汉城市治水的一种途径。

今年4月,武汉正式成为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水在城市中的迁徙活动更加自然。

如何做好试点?王浩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全国16个城市一个样,每个城市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具体到武汉,作为典型的南方城市,武汉市全年降雨量大,年降雨量达到1260毫米,要结合城市特色来考虑如何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一个优势三个不利因素。”王浩表示,武汉市的有利因素在于自身的“天然海绵体”多,水域面积占到25%,绿化面积达到39.7%,还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可以调蓄降水,这都是北方城市无法企及的自然优势。但是海绵城市讲究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中,武汉市首先就要面临水下渗难的问题,北方地下水水位低,武汉市在长江汉江汇合处,本身地下水水位就高,地表的水下渗难。而在排水方面,武汉也没有任何优势,武汉市汛期降雨多,而汛期长江、汉江水位高,也给排水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再加上地下管廊低通不完善这一因素,导致武汉市打造海绵城市,还要另外寻求方式。

通过分析武汉市排水的优劣势,王浩表示建深邃储水比较适合武汉。由于城市地下8米以内为各种管网层(通信、电力等),8—40米左右为地铁通道,因此深邃的打造要在地下45米以下。以国内第一个打造深邃的广州为参考,建深邃储水可以将降水先储存起来,待高峰期过后再将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后排放;而在建设资金方面,地下深邃的投资远低于地表明渠,不用受制于拆迁等因素影响。

此外,武汉市还应该多考虑“一片天对一片地”的方法,将城市分成若干小区和单元,进行水的就地渗排消化,雨水下来首先通过屋顶绿化留下一部分,墙面的爬山虎等植物也可以让水下到地面的速度变慢,地面设坑塘系统、下凹式绿地、公园存水,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让城市排水压力减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