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孙施文: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其基础是多元

2016-02-04 15:5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做好“五大统筹”。

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放到了第一位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近30年来的城市工作由于没有考虑到城市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过度的倚重经济考量和城市职能,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未来新的一轮城市建设应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为此,中国城市规划网推出系列文章,与多位专家共同聚焦城市发展规律。本期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解读城市多元性规律。

孙施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多元性是城市最为本质的特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

沃斯(Louis Worth)在关于城市性特征的经典论述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性的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密度和异质性。规模和密度是现象性的,而异质性才是本质,尽管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关联的关系。正是有了异质,才有可能多元;有了多元,才有可能具有真正的城市性,城市也才能真正的发展。

多元源自不同的人群,但并不仅仅限于人群本身来源或出生的差异,而是不同的人群依循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城市中生活。多元也并非限于人群自身,而是存在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的生活本应就是多姿多彩的,而在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组成要素中同样也是多元的。

多样并不就是多元。多元之“元”,是指其内部有着自身的基础,自成体系,具有与其他“元”不同的本底与逻辑和价值观。而多样则是外在的表现,可以是某个特定“元”中的不同面相。“元”与“元”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替代其他的另外一个;站在各个“元”自身的角度,看其他的“元”都可以是不顺眼的,都觉得己是它非的,但都无法用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逻辑来说服另外一个。它们在城市中共存着,它们为谋求更好的存在而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由此而在共同的城市生活中发生交互的作用,时而对抗,时而交融。

城市的活力就源自于这种多元的竞合作用,源自于这种竞合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由此而推动了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发展。

霍尔(Peter Hall)在城市发展研究中,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中最为辉煌的城市,发现每个城市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s)都是缘起于在特定时间点上,多种文化在这个城市的集聚和交融,由此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创新的力量。他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城市中出现的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无论是古典时代的雅典,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洛伦萨,或者是工业革命兴起时期的伦敦,还是当代的洛杉矶、巴黎、纽约等等。城市的人群、产业、生活方式、文化越是多元,城市越具有活力,创新接连不断,无数的小创新推动着大创新的集成,进而使这些城市在特定的时期内成为城市群落中的标杆。

没有多元性,或者只有多样而没有多元,城市就会走上芒福德(Lewis Mumford)所揭示的城市崩溃的轨道。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六阶段理论看上去非常悲观,但这种悲观是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如果城市只追求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发展方式,那么最终必定走向灭亡。这就是为什么芒福德那么强调人文关怀,为什么对技术无限发展的后果保持着警醒和批判态度的原因所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