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把握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

2014-07-22 09:3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赵细康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型制度体系,以“有约束力的共同行动”让蓝图变为现实

在《规划》的批复中,国家提出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要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的要求,这是一篇棘手的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市场分割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对于提升内部需求水平、减少国外需求的波动风险、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来说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事实上,如何化解由行政壁垒所引致的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流动以及商品流动受阻的市场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推进经济区(带)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理论上,交通设施改善、税费统一、管制标准统一、共同行动等市场一体化措施,通过规模经济、市场扩大和竞争加强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所带来的效率和投资变化,最终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然而,现有的行政管理和考核体制往往催生了“诸侯经济”格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同时,在我国现阶段人口具有较高流动性以及人口单向流动的背景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会使人口加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抑制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区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型制度体系,妥善处理好行政区域间的利益协调和共同行动问题,解决“跨界治理”的难题。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跨界治理机制,有区域行政协议、区域性组织、区域协作立法、区域行政规划和区域行政指导等形式。毋庸置疑,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往往形式胜于内容,真正具有约束力的共同行动并不多见。如何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和合作发展的机制,让规划出来的经济带真正具有活力并为全国提供示范,需要发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胆借鉴,积极探索。比如,美国州际法制协调中的州际示范法经验,其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行清理并协同立法的做法就颇具借鉴价值。又比如,辽吉黑三省签署的《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框架协议》中一些协同立法、共同分享的做法也值得学习和参考。

把黄金水道变为“生态廊道”

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是《规划》批复中提出的另一新要求,即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西江是珠江下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保护西江水质对下游数千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三角洲城市群安全至关重要。珠江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本身又是生态敏感区和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容量低,开发要求高。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绝不可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让前期生态守望的艰苦努力付之阙如。应树立“低冲击开发”的理念,致力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着力在区域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方面作出探索:探索流域环境的协同治理机制,把协同立法、共同执法、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环境协同治理的突破口;探索流域空间的协同规划机制,在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严守生态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速实现国土开发、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多规合一”;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牢牢把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两条标准,重点和错位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2<12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