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黄艳:构建“活力城乡”,营造“美好人居”

2019-10-28 09:3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10月19日,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市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年会主题聚焦“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本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在全体大会上的致辞。文章已经报告人审阅。

黄  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尊敬的唐良智市长,杨伟民主任,赵龙副部长,赵宝江副部长,诸位院士专家们,以及同行和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满怀无比喜悦和自豪的心情观看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今天我们仍然带着这个心情齐聚重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今年的主题是“活力城乡,美好人居”。这个主题非常符合重庆这个独特而且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城市。“活力城乡,美好人居”应该是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和愿景,是继2018年年会主题 “品质和共享”之后,又一次提出探讨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问题。为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构筑美好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代表主管部门祝贺大会胜利召开,也感谢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会议组织和筹办团队们辛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多次作过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高品质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体现党执政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来全力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借此机会,结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和我部部分重点任务,我想从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社区为切入点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当前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的理念、方法和路径,也给大家提出一些期待。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就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以人为核心,是城市化进入到“下半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出发点,既是初心、理念和情怀,更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切切实实地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了解人民群众所面临的老问题、新困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才能跳出原有的主观思维路径。只有面对真实的人、城市、乡村,了解实实在在存在的规律,人和城市、环境的关联,供给和需求的差异,才能对我们画出的图,制定出的规则有真正的体验和认知,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这些规划、政策和规则,哪里是有效的,哪里是低效和无效的,哪里是错误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如果说,在高速城市化的上半场,我们重点是快速供给解决有无问题,那么,在高质量城市化的下半场,我们必须要致力于为人民营造出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所以,面临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不能靠老思想、老政策、老办法,必须要从根子上“改”、从实质上“变”,用改革创新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发展建设质量和治理水平,建立城市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常说,规划师总是本着考虑长远利益、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做规划,注重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专业和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价值取向仅停留在概念上。我们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和居民实际需要什么。

我在很多场合提到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最近所做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工作:

例如,在城市整体层面,要在大尺度上了解不同人群的共性需求,新加坡重建局收集各类关于市民、设施、服务等实时动态信息,在信息平台上分析城市中人群的活动和需求,研究在通勤、服务、市政、职住关联等方面的动态关系,精准找到很多需要改造和完善的城市设施和服务供给,以此制定出年度和近期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

比如,发现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和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中心城区老龄化,郊区新市镇年轻小家庭化,以此制定调整过去按平均指标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合并中心城区的基础教育资源,改造成为老年服务设施,并在住宅、公共环境上增加适老化改造的投入计划和行动。在郊区新市镇建设规划中,补充了托幼中小学校、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中心、郊野公园,以适应年轻家庭的需要。

我多次讲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求我们这些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要了解城市、了解城市变化规律,掌握不同人群的新需求,及时改善改造城市各类设施和环境,以适应和满足居民的需要。我们要改变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真正把“以人为核心”的初心落实到工作中。

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认识并不断解决各类城市病和城市的短板,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解决好“城市病”问题,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在30多年高速城镇化的粗放扩张发展建设中,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城市短板问题,客观上说这是阶段性问题,既有规划的问题,也有建设的问题和管理的问题;既有发展政绩观的问题,也有政策和专业技术问题。我们在座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不能把问题责任都推到市长、书记那里。

以问题为导向,首先要找到问题和找准问题,其实找到和找准问题很复杂很难,必须要从现象到原因和根源,有宏观和整体问题、有局部和具体问题,有系统性问题、有重点问题。找到和找准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治疗城市病的基础和依据。

我结合部里目前的工作,给大家举几个找城市问题和短板的工作方法。

第一、“城市体检”工作

治病首先要体检,治理“城市病”,必须要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真正的城市问题和短板,这是一项非常综合、系统、多专业和跨专业的工作,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系统,我们要透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等城市病的现象,分析研究病因和病根,要针对性地开出治病的方子,有些是西医的办法,比如可能涉及提出要调整规划、制定建设计划补短板、增加投入解决重点关键问题;可能更多的是中医的办法,比如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

今年以来,我们在总结北京城市体检经验基础上,选取11个试点城市开展体检工作,清华大学、中科院、中规院、城市规划学会、协会都派出业务骨干协助各个城市查找城市病以及病因,对症下药,初步形成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和配套政策制度,明年还将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经过这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这项工作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措施,紧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环境等突出问题,协助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工作。

比如,目前国务院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有配套指标和控规要求,但是为什么目前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基础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有如此大的缺口,其实问题很复杂,有规划的科学性问题,有配建过程中不落实的问题等等,必须要建立常态性的体检,以结果为导向,督促各级政府补短板。

第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

近几年部里开展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是典型的针对城市问题和短板开展的工作,在座的很多同志都参与了。四年来,我们分三批试点城市,指导58个城市开展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树立了三亚、徐州、景德镇、延安等一批样板城市,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城市自然生态、水系、绿地的修复,补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治理城市病的方法和措施,得到了所有城市政府、社会和市民的高度肯定,而且一大批规划和设计院、规划和设计人员参与了这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试点城市的三个突出经验:

1,针对试点城市突出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不能超出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

2,城市政府整体统筹。针对问题,系统和整体地研究建设项目,制定建设规划,统筹项目库,改变了以往各部门各区分项目分资金的、碎片化的城市建设方式。比如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系统,修补项目是在生态系统整体规划上统筹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的修补改造,围绕功能完善和居民意愿,系统制定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城市改善提升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3,工作机制上,一把手牵头,部门协作,全面动员社会和市民,形成营造美好家园的氛围。技术单位和人员践行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再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我们正在总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经验做法,将推广复制到这一轮城市品质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中去。

第三,以社区为切入点,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社区是城市管理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下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绣花功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中央城市工作会上提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我国的城镇化率接近60%,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已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进入对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城市建成区的改造完善,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重点改造建设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同时在小区改造基础上,引导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扶幼、医疗、助餐、家政等城市服务业。这项工作涉及居民上亿人,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22个部门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实地调研,中央政府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我们启动了试点工作,明年还将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还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是城市有机更新、社区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大量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和管理服务都在社区这个城市最后一公里基层单元上被链接起来,如安全技防、快递接收、托幼配套、社区养老、停车场、社区活动场足球场、生活垃圾分类、水电暖气热信供给、海绵城市改造,等等。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党中央关切的民生工程、群众关注的民心工程,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组织的支撑,居民、社会专业机构和人员、市场等方面的共同参与。

所以,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的城市更新是今后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在座的同行们同志们,无论是在管理部门工作还是专业技术部门工作,都要改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深入社区,既要担任专业技术服务的角色,又要担任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居民意见基础上,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陪伴式服务,把政府计划和群众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提供高质量服务,改变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部里正在大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设计等工作的改革,以落实中央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要求,希望大家本着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经举办多年,吸引了一大批从业者,要积极搭建维护好这个平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最先进的理论,最新鲜的实践带到年会上来,和大家共享共议,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活力城乡、美好人居的目标。

最后,预祝大会顺利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