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洛阳规划全深改路线图:关系副中心城市能否建成

2014-09-16 09:23 来源:大河报 作者:侯梦菲

原标题:洛阳规划全深改路线图:关系副中心城市能否建成

昨日,洛阳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确定了洛阳市下一步将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规划”、“任务书”与“施工图”。从愿景蓝图到实施步骤,《中共洛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等三份文件为后续几年建设中的洛阳绘出了前进征程中的路线图。会议上,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说,上次全会,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愿景已经明确,到了推进实施的时候,就要考虑实施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事情,推进过程中要随时审视、纠正一些偏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正确的事做正确,要有顶层设计,好的体制机制、好的团队和好的制度。

【缘由】洛阳抢抓发展机遇,争取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必然要求。“压力比预想的要大、困难比预想的要多。”陈雪枫表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足、动力不强,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效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洛阳抢抓发展机遇、争取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会议通报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前7个月,在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洛阳市16项指标增速位列全省14位(含14位)以后,其中工业利税额、工业利润、房地产销售面积、房地产销售额等7项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比去年同期后移,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障碍。

此外,洛阳与国内其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从经济总量看,洛阳GDP占全省的比重只有9.8%,不仅低于10%以上的副中心公认标准,更远低于深圳的23.3%、大连的28.3%、青岛的14.6%、厦门的13.9%和宁波的19%。在金融存贷比方面也有较大差距。陈雪枫说,面对如此大的差距,再不警醒反思,洛阳的地位不仅是弱化,更会被边缘化。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副中心城市能否建成,关系到洛阳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人民的福祉,“虽千难万险,但是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依据】三份文件,绘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

【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瞄准”这些关键词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练就国企的“钢筋铁骨”,培育民营经济的“参天大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真正成为内生动力充足、辐射带动周边的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国企不活、民企不强是长期制约洛阳经济的重要瓶颈。对于国企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驻洛央(省)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市属国企改制重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分类监管考核,练就洛阳国有企业的“钢筋铁骨”。

对于民营经济,要提供重组的阳光、雨露、养分和舞台,按照放手、放心、放宽的原则,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服务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努力培育民营经济的“参天大树”。

“三个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拿出明确政府该干什么的“权力清单”,给出企业不能做什么的“负面清单”,理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责任清单”,使企业、社会和政府权力各行其道。

完善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健全科学考评机制,真正使其成为集聚产业、集聚资本、集聚人才的要素流动洼地。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