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从地方两会看目标和政策发力点

2025-02-17 17:3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绝大多数省份/直辖市把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6%,预计2025年全国GDP增长目标会设定在5%左右。促消费、稳投资和推动科技创新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地方两会已经陆续召开,从各地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部署可以更好理解2025年经济政策的发力点。绝大多数省份/直辖市把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6%,其加权GDP增长目标为5.3%,这意味着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大概率会把2025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其中主要经济大省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都与2024年持平,“挑大梁”作用凸显。

文旅仍是2025年地方促消费主要抓手,多地新提到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免税经济等新增长点。一些经济大省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基本与2024年持平,对整体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产业政策方面则重点支持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GDP目标多处于5%-6%

根据地方两会的信息,绝大多数省份/直辖市把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6%,依据各地GDP占比测算的加权GDP增长目标为5.3%,略低与2024年5.4%的加权增长目标。

华泰证券认为,近年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较各地加权平均目标约低0.3-0.8个百分点。由此预计,2025年全国GDP增长目标或持平于2024年、设定在5%左右。

从各省看,经济大省将继续发挥着“挑大梁”的作用。GDP规模排名前四的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2025年的GDP增长目标都与2024年持平,对稳定全国经济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只有天津上调了GDP增长目标,有15个省/直辖市GDP增长目标较2024年有所下调,另外15个省/直辖市则维持不变。

国盛证券指出,稳增长、扩内需、强产业是各地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2023年GDP为基准的前十经济大省(2023年GDP占比超六成),前3大重点任务多聚焦稳经济、全方位扩内需、强产业、促改革,如江苏、湖南明确提到要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广东、上海等明确提及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江苏、山东等提及加快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及现代化产业体系。

地方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从消费角度看,在31个省/直辖市中,有22个公布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其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比2024年加权平均目标低1个百分点左右。

由于2024年初各地对消费复苏较为乐观,所以2024年各地的消费增长目标都设定得较高,而实际的消费复苏力度与目标有一定差距,所以2025年各地消费增速目标的小幅下调体现了更为务实的特征。

华创证券认为,文旅仍是2025年地方促消费主要抓手。除此外,地方的新提法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部分重点群体的增收减负工作。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多地提到,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二是广东、北京、上海多地新提到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免税经济等新增长点。如广东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市内免税店”;上海提出“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要推动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展会、赛事等落地”;北京提出“举办更多演唱演出活动,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海南提出“力争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增长10%以上”。

从投资角度看,在31个省/直辖市中,有21个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其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7%,比2024年加权平均目标低0.6个百分点左右。

重大项目在稳投资中的作用凸显。从部分省份重大项目计划来看, 2025年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安排重点项目投资额均较2024年持平,分别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1000个、年度计划投资均为1万亿元;江苏拟安排省重大实施项目500个、同比增加50个,年度计划投资6526亿元,同比增加118亿元。

从地产角度看,各地关注的两大任务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体来看,多地强调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房;商品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探索“房票”模式;控制新增用地供应;推动闲置房产向旅居长租、保障房、回迁房、人才公寓转变等,并强调建设“好房子”,推进现房销售。

特大超大城市及其所在省份2025年城中村改造计划有所提速。具体而言,上海、天津分别宣布2025年启动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25个、30个,分别同比增长19%和114.3%。浙江、重庆和四川分别宣布实施城中村改造6万户、3万户和10万户,分别同比增长66.7%、33.3%和53.8%。

产业政策的重点方向

在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科技创新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地方两会亦延续这一工作重点。各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内容中提及重点支持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主要经济大省/直辖市的产业政策聚焦点有:

北京提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和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聚焦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谋划打造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上海提出,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东提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江苏提出,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发展,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浙江提出,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300832)新业态。

山东提出,要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