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
现在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
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
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种种新时尚,
显示出文化、旅游在人们幸福生活“配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2025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到“文化”的528处,
提到“旅游”的406处,
提到“文旅”的128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一段时间以来,各省区市两会相继召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聚焦文化、旅游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为此,小编特地翻阅了2025年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以下这些“关键”:
0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文明积淀,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圆满成功,世界文化遗产达到8处、居全球城市首位。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社稷坛、太庙恢复原有建筑格局,先农坛神仓、庆成宫向社会开放,完成钟鼓楼周边等街区整治,实现中轴线南段景观御道贯通,壮美有序的城市景观日益彰显。2025年,北京将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轴线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创建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河南将持续提升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IP的影响力,增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效应。加快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建设仰韶文化新高地,推动双槐树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走廊,加快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推动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河南段申遗。同时加强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工程,开发数字大遗址等文旅产品,让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海丝文化、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绘就了八闽文脉的绚丽篇章。2025年,福建将建好2个国家级、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开展“闽学”研究。传承簪花、剪纸、木偶戏等民间技艺,扶持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等地方剧种传承发展。支持建阳建本雕版印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昙石山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支持厦门、泰宁、建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万里茶道、三坊七巷、船政文化史迹、嘉庚教育遗产、关圣文化史迹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强化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
02 加大文化服务供给
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25年,陕西将不断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用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高水平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博览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办好阅读文化节、“四季村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秦腔艺术、陕北民歌、陕南戏剧,努力创作更多文学、美术、影视等精品力作。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来自随处可见的文化设施。新的一年,上海将加快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工业博物馆,建成上海文学馆,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完善文艺创作激励引导、原创扶持、项目孵化等政策。深入实施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演艺、网络文化、创意设计、超高清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出海”政策体系,助力更多文创企业、文化机构到世界舞台展示上海文化风采。
广东将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引进培育一批文艺名家,推出更多反映时代之变、广东之进、人民之呼的文艺精品。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微更新和文化空间嵌入式服务,用好“文化广东”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办好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推进网络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产业化。
03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出实招让游客体验文化味与自然美、国际范与烟火气、快节奏与慢生活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头回客”和“回头客”,打造美好生活体验地。
新年伊始,多地规划2025年经济发展时,都对冰雪经济进行了部署。黑龙江将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引领区,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总部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园、数字冰雪体育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举办高水平冰雪体育、冰雪艺术赛事,持续办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加强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扩大亚冬会溢出效应。
吉林将开展景区、度假区质量提升行动,打造雪地越野等新业态,支持更多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建1处大型滑雪度假中心。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壮大冰雪装备产业规模。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课堂。加强冰雪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实现新雪季接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增速均达到20%以上。
2025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活文旅体融合文章。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天津印发《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五新二十策”实施方案。按照目标计划,到2027年,天津全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2亿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
在大力提振消费上,海南将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打造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三亚“亚太游艇之都”、文昌“航天旅游之都”、乐城“医疗旅游之都”,开展招会招展招赛招演行动,加快推进文体旅商展联动,培育特色消费文化,繁荣夜间经济,打造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场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