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成都市好住房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根据《导则》,对于外墙保温系统,50米以上建筑应采用保温板锚栓加固的方式,锚栓数量≥9个/平方米,确保保温层牢固,防止脱落伤人。在消防设施上,对消防通道、消防电梯等设置提出详细标准,保障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与消防作业顺利开展。同时,规范门窗开启范围,如入户门开启不得影响疏散,为紧急情况提供畅通路径。
《导则》提出,电动车充电设施应配备完善的电气保护及监控装置,并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从用电安全角度减少火灾隐患。同时,鼓励电梯设置智能监测设备,联动梯控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多管齐下降低此类火灾发生概率。为防范高空抛物,要求在住区内设置高空抛物视频监控系统,精准追溯抛物源头,保障居民“头顶上的安全”。在住房安防监管上,鼓励采用400万像素,提升社区安全管控效能,让居民生活更安心。
声学方面,通过优化分户墙隔声设计,减少邻里间噪音干扰,打造静谧居住空间。空间布局上,强调卫生间干湿分区,有效降低潮湿对生活的影响,提升居住舒适度。户内空间注重细节优化,如合理规划玄关收纳空间,方便居民日常出行物品存放;改良厨房烟道设计,减少油烟倒灌现象,让烹饪环境更清新。
根据《导则》,设置健身跑道满足居民日常锻炼需求,配备无障碍卫生间方便特殊人群使用。在提升类措施中,倡导采用开放灵活大空间设计,住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分隔空间,满足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不同需求。主卧套房化设计,增加独立卫生间、衣帽间等,提升居住私密性与舒适度,增强住宅对不同生活阶段的包容性。
《导则》要求,绿色建材占比≥10%,禁止使用高耗能材料,装饰材料采用E1级及以上标准,从源头保障建筑绿色环保性能,减少有害物质释放,为居民创造健康室内环境。在建筑运行阶段,推广节能灯具、节水器具,降低日常能耗,如采用感应式节能灯具,人走灯灭,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节水器具通过优化出水设计,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
鼓励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形式,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小区微气候,如在屋顶种植耐旱、易养护的绿植,既美化环境又起到隔热保温作用。结合成都气候特征,合理规划小区绿化布局,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提升小区生态效益。在雨水利用上,海绵设施接入智慧平台优化调度,增强小区雨水吸纳利用能力,减少内涝风险,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居住目标。
同时,《导则》提出,依托智慧物业平台,整合人行、车行、安防、缴费等功能,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实现线上开门、查询车位、缴纳物业费等操作,物业也能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小区情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升对居民需求的响应速度。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