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城市定位全面提升
近日,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青岛城市定位从以往的“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明确了“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方向。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青岛将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讲好青岛“城市故事”。
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一般是指计划单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以及国务院认为重要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总体规划能被国务院批复,本身就是其重要性的体现。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青岛一直走在前列:上世纪初,青岛位列“广大上青天”五口通商城市之一,享誉全球;新中国成立后,青岛仍然是重要外贸港口城市;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岛跻身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如今,随着《规划》获批,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再次提升。
围绕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规划》确定青岛的城市性质由“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及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比起上一轮总体规划,这次青岛的定位在表述上大有不同,意味着青岛城市品质将全面提升。”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围绕国家的定位,青岛今后将建设若干区域中心,支撑起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新定位。”
实际上,比照《规划》内容,青岛一直在行动:
去年,青岛全面部署实施国际城市战略,计划到2016年底,在城市建设、市场与资本国际化、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医疗教育优质资源导入、展会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着力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和全球领先的海洋发展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幸福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行列,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生产要素的区域性国际配置中心、信息资源的区域性国际交流中心,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
2月刚通过的《青岛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将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同时确定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三大功能定位”。
青岛的城市总体规划、国际城市战略、“十三五”规划纲要协调推进,三位一体,正为其城市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聚焦发展“湾区经济”
拥有绵长海岸线的青岛,其湾区资源得天独厚。
如何发挥这一特色优势?青岛在他们的母亲湾——胶州湾身上找到了答案。
沿着穿胶州湾而过的北纬36度线向东西两侧延展,分布着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湾区和湾区城市: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旧金山、纽约湾区和纽约、日本东京湾区和东京、韩国釜山湾区和釜山。
旧金山湾区孕育出美国硅谷,是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纽约湾区打造出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东京湾区的临港经济带贡献了日本1/3的经济总量……由世界各大湾区织就的“湾区经济”,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中的耀眼明珠。
同样坐落在北纬36度线的湾区之畔,青岛自然将目标瞄准这些世界知名湾区城市,建设世界级“国际湾区都市”。
“新的规划,将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青岛市规划局总工程师滕军红分析道,显然,这几个“迈进”,都与“海洋”密切相关。
《规划》确定的青岛城市职能,也处处彰显着青岛的沿海优势: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
作为具有世界级海湾型城市的资源,青岛城市的发展一直传承和延续环湾布局的发展方向。《规划》的制定同样传承这一发展方向,提出“世界海湾、蓝色之都”城市发展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青岛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不难看出,“海洋”二字,已刻入青岛的城市基因并正为其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边界明显扩大
基础规划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研读青岛新规划,第一感觉是“青岛范围广了”。
“上一版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青岛市行政范围和市域内胶州湾西因城市建设和开发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青岛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新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作了调整,划定城市规划区614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2020年,青岛的城市边界将出现重大变化,其中青岛主城区不再仅仅是市内四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新的主城区规划为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岸城区三个主城区,未来将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
发展空间带来的实力跃升和城市质变,无疑令人期待。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青岛城市发展的新时期,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则理所当然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国际滨海城市的必然要求。
在此基础上,《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安全上升至城市发展战略高度。依托青岛市生态本底,明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制定层级分明的保护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以陆海统筹为指导思想,提出滨海岸线资源空间管制要求,科学指导历史文化遗存、滨海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发挥本土优势,彰显青岛“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做强生态底色,青岛从母亲河——大沽河开始“下笔”,将曾经“污淖”的百里长河变成旅游生态轴。
2012年2月8日,大沽河治理工程正式动工。而今的大沽河,白鹭轻飞,芦苇茂密,树绿堤固,生态和谐,成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脉。
下一步,结合《规划》的组织实施,青岛将加快推进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立法工作,加强胶州湾、大沽河生态中轴、城市水源地、城市生态间隔带、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要素的管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