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发改委:破解城镇化“小马拉大车”不能简单镇改市

2016-06-13 09:1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不是简单的特大镇改为市,而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探索出“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

6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专题研讨会”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港镇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回应破解新型城镇化中“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问题时表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不是简单的特大镇改市,而是要闯出一条新路子,走“小政府、大服务”的新模式。

“小马拉大车”,这是对我国部分特大镇已具备城市的体量和特征,却在机构设置和经济社会管理中只享有镇一级管理权限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现了1.9万个小城镇,其中,10万以上人口镇237个,5万人以上人口镇876个。这些中心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大个子穿小衣服”的体制机制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焦旭祥说,浙江省的小城市培育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但要素配置与经济规模不匹配、管理力量与城镇规模不匹配、执法权限与管理需求不匹配、生活品质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褚民华也指出,吉林省有很多城镇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但城镇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快,大多责任大权力小,同样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推动重点镇扩权,赋予其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已经成为我国完善城镇规模结构、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迫切需要。

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胡祖才坦言,目前我国特大镇发展遇到的“天花板”的问题尤为突出,体制机制障碍是我国特大镇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最明显的制约。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挖掘特大镇的发展潜力,为新生中小城市的培育注入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最行之有效的是加大扩权强镇的力度。”胡祖才说,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给特大镇赋予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的要求,地方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既坚持问题导向,也坚持目标导向,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同时,加大配套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融资体制、户籍制度、城乡统筹等一系列改革。

“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也要积极探索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新型设市模式。”胡祖才说,特大镇演变为中小城市,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至于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就需要各地积极探索,寻找新型模式。

胡祖才指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不是简单的特大镇改为市,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既找到具体设市的路径、模式,也要探索出新型的城市管理方法,不能简单地走“升格、翻牌,大幅增加管理人员”的老套路,而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探索出“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

胡祖才还指出,当前,我国一些特大镇已经具备中小城市的特征,但在城镇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应该按照中小城市的标准、品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产城融合”的路子,实现人才、产业、城市良性的互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肖金成: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