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刘继华:拓宽中心城区是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求

2017-07-07 09:49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辜波

成都中心城区拓宽扩大、“东进战略”将作为五大分区战略规划编制中的重中之重、高水平开展产业新城“城市设计”……日前举行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涉及到我市不少重大规划调整。如何理解这些重大规划调整?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参与成都市总规修编及多项规划编制工作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公司二所所长刘继华。

为何扩大中心城区?

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成都商报:我们该如何定义和理解这次重大调整?

刘继华:成都传统的中心城区+二、三圈层,使大量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在中心城区,包括优质的公共服务、高端的服务产业、创新产业等等,同时大量的低端功能也搭车享受高品质服务,向中心区集中,导致大量就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给中心城区带来极大的拥挤和环境压力,大城市病显现。而大量功能和优质资源向中心区的集聚,也造成二三圈层的区县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区域辐射能力有限。扩大中心城区,是治理成都大城市病的现实需求,是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的重要举措。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实质上是将成都需要在中心区内承载的高端功能在更大范围尺度进行配置,进而增强成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经济的广度和厚度,支撑成都从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如何避免摊大饼?

严格落实“十字方针”

成都商报:有网友担心,此次随着中心城版图扩大,会不会带来更多人口,形成“摊大饼”的效应?

刘继华:此次成都中心城区的扩大,并不是机械式的无差异的蔓延式扩大,而是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严格落实“十字方针”,并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大城市病的产生: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高度强度,推动功能疏解,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县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从制造城市向服务城市转变;加强二圈层区县的轨道支撑能力,成为轨道上的大都市区的重要节点;严格制定引导分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政府考核机制等,推动城市有序发展。

东部是功能疏解地吗

东进不是原有城市的复制

成都商报:从规划层面分析,这一战略调整对成都而言究竟有何重大意义?在具体东进战略上,能否从规划层面简要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刘继华:城市东进有利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压力,有利于践行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东部城市新区不是功能疏解地,而是新经济与核心功能承载地;不是原有城市的复制,而是体现新理念的城市建设示范区。

从规划层面而言,将来要开展的工作方向包括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方向、确定空间格局和建设理念、明确开发时序和近期行动等,并开展向下落实的各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