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城市群:未来城镇化的主平台

2014-06-05 09:32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2、十大城市群已成为发展的中流砥柱,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日趋明显

目前,我国学界比较公认的10大城市群,共涉及129个地级市,占地级市总量的45.42%;土地面积达到152.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89%;2010年常住人口6.7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0.19%;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20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3.0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从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涉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从常住人口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看,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在我国城市群中人口密度最高,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居首席,以5.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5616万人口,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人口超过千人。长三角城市群居次席,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人口接近1000人。而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口密度较低,属地广人稀的城市群类型。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城市群中位居前三。但从地均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看,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则位居前三甲,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遥遥领先,每平方公里地均生产总值均超过6000万元,是排名最末的关中城市群的10倍以上。同时,这两大城市群人均生产总值均超过6万元,约是排名最后的成渝城市群的3倍。

京津冀城市群虽然总量较大,但受其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产出效率低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

从产业结构看,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的比重都超过了第二产业,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50%,表明服务业已成为该城市群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

但从总体看,工业仍是当前我国城市群的主导产业。绝大多数城市群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中原城市群甚至达到了60%。从各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看,有6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7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服务业正成为各城市群首位城市的主导产业,而制造业则逐步转移至周边城市,城市分工日趋明显,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从各城市群的城乡差距角度看,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基本在2倍左右,远低于全国3.68倍的水平。在10大城市群中,辽中南城市群的城乡收入差距最低,为1.97倍,而关中城市群最大,达到了3.52倍。

从全国范围看,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低,揭示出城市群发展模式在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进和辐射作用。这在客观上也说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而不是一些学者和战略研究报告强调的“以小城镇为主体”,是十分科学和符合我国城市化的实际情况的。

2/6<123456>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