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城市群:未来城镇化的主平台

2014-06-05 09:32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二、我国城市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全球范围看,与西方成熟和发达的城市群相比,我国城市群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涵上的“简单化”和形态上的“粗放化”

2008年,西方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以全球经济产出排名中超过1000亿美元的前40个城市群为对象,对全球城市群进行了整体研究和综合分析。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结论有两个:

一是40个城市群的经济产出总和已占世界总量的66%,在全球创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5%,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培育、发展,城市群已成为决定当今世界经济和创新发展的核心板块与主导机制。

二是世界各大城市群在发展模式上呈现出特色化的新趋势。如大东京城市群侧重金融、设计和高科技,北加州城市群侧重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卡斯卡迪亚城市群侧重软件出版和航空制造,意大利城市群(罗马—米兰—都灵)侧重潮流和产业设计,这说明当今世界城市群正在摆脱传统的“同质竞争”,在内涵上更加丰富,在形态上更有特色,以城市群为中心的新的全球经济分工和层级体系正在悄悄出现。

与之相比,我国城市群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即内涵上的“简单化”和形态上的“粗放化”。

从内涵上讲,理想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应包括空间合理拓展、经济均衡增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三方面,而我国城市群空间上的“跑马圈地”、经济上二产比重过高和管理体制机制低效为代表,“同质竞争”“相互克隆”、缺乏特色和创新,这些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群建设质量的主要问题。

从形态上讲,受城镇化进程整体水平和历史条件局限,我国城市群仍停留在粗放发展阶段,只能在“产业化推动”(AOD模式)、“交通推动”(TOD模式)和“行政推动”(SOD模式)三者中择其一,难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推进城市群的全面与健康发展。如何在内涵建设上由简单变丰富,在形态建构上走向“效率推动”(EOD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2、从首位比的角度看,我国城市群内部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一城独大”的“寡头”现象比较严重,协调与合作处于“浅表阶段”

首位比是指中心城市某项指标在城市群中所占比重,主要用来衡量城市群内部是否生成了合理的分工与层级体系。

首位比过高,说明城市群的人口与资源“过度集中”,“一城独大”的“寡头城市”必然剥夺周边城市发展的资源与机遇,削弱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以三大城市群为例,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居于首位,主要是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差距相对较小,北京由于资源过于集中,上海由于自身发展过快,影响了各自所在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层级与分工体系。这些问题在我国其他城市群中普遍存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严肃对待、重点解决。

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各城市在资源、要素、资金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否参与区域内合作并承担相应的层级职能,决定了城市群能否吸引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所以,与过去的“貌合神离”“明争暗斗”相比,我国城市群内部的合作意识在逐渐强化,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战略等。但它们多以项目形式出现,实际作用有限而零散。建立城市群之间长期和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在当下亟待思考和探索。

4/6<123456>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