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走向未来——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 正文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怎么建?成都这么干!

2020-03-30 16:25 来源:城市观察者 作者:苏展 魏杰

在2019年3月8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结合聆听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切感受,畅谈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今后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大通道、大平台、大经贸、大交流、大环境”,成都干得怎么样?

拓展大通道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14条国际航线连接五大洲95座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达5295万人次、居全球第26位),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一市两场”格局加快形成。

加密国际铁路通道网络,加快班列海外枢纽节点建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开通“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通达24个海外城市,全年开行2619列、增长159.3%。

搭建大平台

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4.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7008.5亿元。中德、中法、中意、中韩等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中国—欧洲中心正式运营,中国(四川)—东盟自贸合作中心成立。

推动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

推动大经贸

在蓉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85家。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成都加大与欧洲、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2018年与欧洲进出口额增长29%,与东盟进出口额增长27.1%。

深化大交流

举办承办中非民间论坛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式招生,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7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93个。

成功申办第六十届泛美开发银行理事会年会、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优化大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获评2018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18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落实818专项规划,建设国际化社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达到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优化提升网络理政“11637”架构体系,69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91%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打造网络理政移动客户端企业版,及时高效为企业排忧解难。

“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罗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将继续抓好“大通道、大平台、大经贸、大交流、大环境”五方面重点工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展望:2019年,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还有这些大动作?

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提升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加快布局“48+14+30” 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新增国际定期直飞航线5条以上。加密国际铁路通道网络,加快班列海外枢纽节点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推动成都至自贡高铁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成达段启动前期工作,全力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资渝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天新邛、成彭等快速路建设。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 等改革,提升集散分拨能力和通关服务水平,做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完善平台载体功能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双流国际机场空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铁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验收投运,高新西园综保区、天府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 封关运行。

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一带一路” 临港产业合作园规划建设。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港。

加快已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力争引进项目160个,推动中日产业合作园落地。加快中国(四川) —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一带一路” 大厦建设。推动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

持续推动对外经贸发展

加快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中小企业,力争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30亿美元以上。持续开展投资促进“百日擂台赛”,力争全年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440个,到位内资6300亿元以上。

支持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质产品“走出去”,制定“一带一路” 重点国家《国别投资指南》,鼓励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进出口总额增长5%。

全方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吸引更多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与更多城市建立国际友城或友好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国际机构、经贸和旅游代表处等落户。

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 工程,积极推动“侨之家” 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打造“留学成都” 品牌,提高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响力,全面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深化低碳领域国际合作,推进中瑞低碳城市二期合作项目,加强与C40等国际组织交流。积极推动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区合作。

充分发挥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深入落实与省内市州全面合作协议、部门及企业系列合作专项协议,构建“总部研发、生产配套” 新型合作关系,持续开展“成都企业市州行”。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等同城化。

有序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铁路公交化运营,打造“1小时” 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五区协同发展,加强与泸州港、宜宾港互动合作,深化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联动。加快推进省内市州合作园区建设。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焦科技创新全链条,持续提升全球人才及各类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国际重要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新经济企业的绿色通道,着力营造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卓越环境。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开展项目服务和企业服务“效能竞进赛”。大力推进网络理政,完善网络理政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加快完善网络理政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涉企诉求限时结算率。

着力打造产业服务示范环境。坚持以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减要件、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高企业获取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效率,打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服务示范环境。

着力优化权利保护环境。对照国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加快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政策框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