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1年9月26日,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之专题会议四“以人为本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度创新”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承办。学会副理事长、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双聘教授赵燕菁以“自主更新的动力与阻力”为题作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部分。而当前城市更新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私有空间的改造,有关公共空间改造的相关研究相对欠缺。而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占比至少达到40%以上,因此以下三方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一)公共空间的改造对非公共空间的影响
以巴塞罗纳为代表的西方式公共空间更新,通过广场、绿地的改造,提升了周边私有空间物业的价值和财产税,也相应调节了相关片区的人群构成,带来空间的绅士(Gentrification)。但在当前中国未有财产税的背景下,公共空间的改造可能不会带来空间的绅士化,反而导致更多包括违章搭建之类的问题,甚至导致空间的贫民窟化。
(二)公共空间改造财政支出的公平性
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都将带来空间的增值,但在中国没有财产税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无法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导致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本质还是公共财政向私人转移公共财富。因此公共空间的改造要考虑公平性问题。
(三)公共空间资本化的潜力
随着存量空间的比重不断增大,可出让的增量土地和相应的政府收益都将不断减少,导致传统的财政模式难以为继。而公共空间本质与互联网平台一样,都能带来大量流量。因此城市规划要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共享单车、共享车库、高峰拥堵费、广告、道路地下管线空间等进行二次利用,来提升公共空间的价值。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稿件整理人:郑书剑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