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公园深圳”三年行动计划首亮相

2022-06-01 13:31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作者:记者 秦绮蔚 邱志东 伊宵鸿

在深圳

您眼中的公园城市是什么样的

是推窗见绿、开门入园

是徒步山海、尽享野趣

还是流连都市,趣享生活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编制的

《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下称《规划》)已形成草案

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公示时间为5月28日至2022年6月26日

共30天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片山海城交融的生活家园、人文与自然野趣相伴的户外乐园,通过实施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让山的俊朗、海的辽阔、水的灵动,以更加和谐的姿态融入城市和生活。”

5月28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官网、官微,同步发布《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首次全面披露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目标愿景,邀请广大市民公众共同谋划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公园深圳”精彩方案。

1.png

▲山海盐田。刘伯良 摄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深圳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绿色生态空间,形成了半城半绿、山海相依的独特山水格局。如今,这些“绿色”已经深嵌城区,融入市民生活。推窗见绿,开门入园,徒步山海,鸟语花香,成为许多深圳人的生活写实,也是深圳作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竞争软实力。

面向未来,深圳将营造安全韧性、自然野趣的山海生境,建设公平共享、便捷可达的全域公园,打造缤纷多彩、立体多维的全景城区,趣享健康友好、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活。

为此,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融合“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开发格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领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和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重点建设提升12个自然郊野公园,打造12个公园群和1条横贯东西的主干游憩步道,全面有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2.jpg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一角。深圳商报 记者 严文婷 摄

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打造魅力生态骨架

未来的深圳,将以自然格局为基底,是蓝绿交融、山海城一体的绿色生态家园。

《规划》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系统连接和生态保育,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营造“山、海、城”交织共融的公园城市格局,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塑造以山脉为主体、横贯330公里的生态游憩绿脊,西起罗田森林公园,东南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串联光明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阳台山森林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三洲田森林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等20余个自然郊野公园,以及公明水库、铁岗-石岩水库、深圳水库、三洲田水库等湖库景观。

重塑深圳水际线,建设亲水近海的220公里滨水活力岸带,联结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珠江口及深圳河干流沿岸,西起茅洲河河口的海洋新城,东至坝光,串接连通西部的西湾、前海湾、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海岸,中部深圳河、莲塘河、沙头角河等河岸,以及东部的大小梅沙、下沙-大澳湾、南澳、东西涌、新大-鹿咀、较场尾等海岸。

连通山水生态廊道,修复连通五指耙山廊、平峦山山廊、清林径山廊和茅洲河水廊、大沙河水廊、福田河水廊、龙岗河水廊等20条以山林绿地和河流水系为主体的蓝绿生境和景观通廊,稳固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格局。其中竹子林山廊、观澜河水廊等4条山廊、7条水廊近期将修复连通。

3.png

▲深圳公园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生态筑城:建设修复生物通道,划定暗夜保护区

未来的深圳,不仅是一座繁华都市,更应是一幅青山绿水、万物共生的美丽画卷。

《规划》提出,保护维育自然生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27个自然保护地维育管理,系统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遗迹、自然景观资源。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湿地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加强深圳湾等红树林及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推进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和大澳湾、鹅公湾、杨梅坑珊瑚礁等典型特色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近期申报1处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加强中华穿山甲、黑脸琵鹭和仙湖苏铁等珍稀动植物保护,划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与原生地,建设修复生物通道,划定暗夜保护区,实施噪音和灯光分级分区管控,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推进重点片区城区绿化,提升光明科学城、宝安北、龙华南等11处城区绿化水平;推进40余条主次干道林荫路建设和改造提升;全面发展立体绿化,提升城区绿视率和观景效果,近期新增立体绿化110万平方米;推进古树名木智能化监管系统建设,强化全市1500余棵古树名木精细化保护管理。

提升安全韧性水平,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挥公园绿地、绿道、河湖水系和滨海湿地等生态空间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近期重点推进海洋新城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福田河新洲河片区等27个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4.png

▲深圳自然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布局规划。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园融城:5000公里全境步道,通山达海串园连趣

未来的深圳,不仅能远观青山翠岭、碧水蓝湾,在家门口也能尽享多彩园景、鸟语花香。

《规划》提出,创新构建由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三大类组成的全域公园体系,包括规划建设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其中自然公园和城市公园不少于300个;结合市政设施、学校、商业、办公等空间建设,打造“类公园”的复合型绿色空间,向市民分时段开放共享。

全市将形成有机融合的公园群,如光明科学城、交椅湾、前海-西湾、深圳湾、龙华东、大东湖、大运、燕子岭、梅沙-官湖、龙岐湾等12个公园群,衔接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打造横贯东西全长约300公里的主干游憩步道,西起茅洲河口,东至大鹏半岛东端的鹿咀海岸,全线以郊野径为主,是连通山河城海、游览山海风光、多元主题讲述深圳故事的标志性步道。至2035年建成5000公里以上营建全境步道体系,实现绿道、碧道、远足径、郊野径、古驿道、海滨栈道、城市慢行道等“多道融合”,其中近期将新建380公里自然生态的远足径郊野径郊野径。

活化亲水亲海景观,建设滨海公园、沙滩浴场和旅游海岛,结合碧道建设滨水休闲步道和便捷惠民的河岸公园,活化利用100余处非饮用水源水库设置沿湖碧道、水上活动场所等。其中,近期将改造提升小梅沙、玫瑰海岸等10处浴场型沙滩,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赖氏洲、小铲岛2处海岛。

营造多彩城市美景,培育梧桐山毛棉杜鹃与吊钟花、梅林山禾雀花、银湖山木荷花等7处本土山林花景;建设塘朗山、梅林山、大南山等20余处山脊生态型“城市看台”观景点,以低扰动眺望系统让市民可观山海风貌、可赏城市繁华。

打造城市友好空间,新建8个儿童专类公园,保证每个区都有儿童公园;利用城市绿地、街旁绿地等空间,增建宠物游乐设施,适度营造人与宠物互动空间。

5.png

▲深圳城市花境花景和山脊看台规划。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人文趣城:活化历史人文资源,举办国际精品赛事

未来,深圳可以望山亲海,畅享自然野趣,也充满历史人文气息和时尚活力,可以体验多姿多彩的健康都市生活。

《规划》提出,活化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活化改造,植入文旅体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近期将提升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万世居、观澜版画基地、大芬油画村、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大浪时尚创意小镇、甘坑客家小镇等特色文化街区。

6.png

▲南头古城活化提升吸引外宾参观。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打造特色主题游径,以改革开放、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特区印记、科技创新等7条人文科创特色主题游径,串联主要历史人文资源点、特色文化街区、重点文化设施及科技创新区域,让市民感知深圳历史空间脉络和城市科技创新魅力。

强化自然教育体验,依托公园、绿道建设自然教育中心,创建山林、海洋等自然课程,持续开展科普导赏活动,并于近期新建10处自然教育中心,让市民在体验中认知自然并自觉保护自然;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集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近期将建设3处田园综合体,为市民创造能够深入体验农耕文化、享受农业乐趣的农业休闲空间。

丰富品牌赛事活动,推广发展郊野徒步和海上体育运动,每年定期开展主题步道日、百公里徒步、观鸟季、赏花季、露营季、公园文化季、沙滩音乐节等品牌休闲活动,打造徒步天堂和航海城市;大力发展滨海休闲运动和海上赛事,培育和打造前海湾帆船运动区、溪涌休闲运动区、大鹿湾潜水运动区、西涌冲浪运动区、大亚湾帆船及帆板运动区;培育打造深圳国际马拉松、十峰国际越野赛、中国杯帆船赛、世界海岸赛艇沙滩冲刺赛等赛事品牌,举办更多符合城市定位和特质的高端赛事,提升深圳休闲运动的国际知名度。

7.png

▲深圳市主要品牌赛事活动空间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规划建设滨海休闲旅游带,全面推进大鹏半岛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前海-深圳湾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特色旅游资源集聚片区,构建深圳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海洋观光旅游,建设提升蛇口邮轮母港,拓展“海上看深圳”“海上看湾区”“深惠汕海上观光游”等海洋旅游项目;发展涉海公共休闲旅游,推动游艇观光、潜水体验等旅游活动;培育新兴旅游消费业态,推出一批科技旅游、研学旅游、产业旅游的示范园区,全面促进公园城市生活与旅游消费的融合发展。

8.png

▲福田中心区璀璨夜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圳公园城市,我们共同描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