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成都市“十四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出炉

2022-08-26 10:43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市“十四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以下称《规划》)正式出炉,其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到2025年,立足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会展产业体系,将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目标:到2025年会展业总收入超1600亿元

《规划》提出成都会展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全球视野、国际化发展,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数字化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立足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会展产业体系,将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具体而言,会展规模效益稳步增长。会展经济量质齐升,消费引领和贸易促进功能凸显,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数字会展和绿色会展持续推进,会展总收入、会展活动数量、展出总面积等主要指标实现持续增长。到2025年,全市会展业总收入超过1600亿元,举办重大会展活动数量超过1200个,展出总面积超过1450万平方米。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会展活动数量大幅增长,国际参展比例进一步提高,国际权威认证项目持续增加,会展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举办国际性展会230个,其中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展会项目超过20个。

会展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汇聚一批牵引能力强、带动效应好的会展链主企业和组织机构,本土会展企业集团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会展企业数量超过800家,年营业收入过亿本土会展企业超过8家,知名会展企业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5家。

会展人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会展人才体系。到2025年,会展职业经理人(高级)认证数量超过350人,引进国际会展专业人才数量超过500人。

会展载体设施逐步完善。会展载体布局不断优化,专业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会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会展专业场馆可供展出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会议型酒店房间数量超过15万间。

任务:实施名展(会)名馆名企名业培育行动

“‘十三五’期间,成都会展业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会展链主企业不强、会展价值产出不够、会展创新动力不足、会展配套服务不全等问题,倒逼成都会展业既要顺应趋势、把握机遇,又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称,“十四五”将以塑造会展业新格局、构建会展业新生态、培育会展业新动能、推动展产融合发展、促进会展业开放合作、完善会展业配套服务六大任务为抓手,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塑造会展业新格局。优化全市会展业空间结构、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协同联动促进各区域核心功能相互支撑,构建“双核驱动引领、四大特色助力、全域协同发展”的“2+4+N”会展业发展新格局,形成特色功能优势,服务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做优做强,即以四川天府新区和成都高新区为“双核”,依托重点区域和特色产业,聚焦做优做强航空枢纽、运动赛事、会奖旅游、特色农业四大特色,推动展产融合互促,促进全市会展有序发展和高效协同协作,全力打造产业会展集聚地。

构建会展业新生态。《规划》提出,推动会展业建圈强链。具体将从做强会展产业链、引培主体育链,展产互促融链,招强争优补链,创新发展强链,配套强化固链,引育人才优链,财金助力活链,优化环境促链等工作行动入手,推动会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成都会展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培育会展业新动能。要按照“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思路,聚力城市名片打造、要素资源共享、内外市场联通,实施名展(会)、名馆、名企、名业培育行动,构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会展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拓展城市绿道、公园等会展展示新空间。

推动展产融合发展。将建立展产融合发展长效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与资源特色,推动会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都市农业深度融合,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的发展格局。

促进会展业开放合作。要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用好用活国内国际会展市场和资源,提升成都会展国际影响力,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完善会展业配套服务。成都将提升会展综合配套设施。如提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专业场馆周边交通、物流、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配套设施等;提升会展国际服务能力方面,《规划》提出,探索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动海关探索简化展品入境签证手续,提升国际展会通关便利化水平等。此外,《规划》还提出,营造会展特色消费场景。依托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天府农博园等专业场馆,打造商务餐厅、品位咖啡、精品集市等特色空间。

保障:推动设立会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

会展业在发展中服务功能的配套和提高固然重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同样是关键“保障”。《规划》明确,将健全机制体制,抓好重点企业培育、重大展会招引、重大项目促建、创新体系构建、功能区建设等工作,研究制定促进会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并健全统计机制。

《规划》还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量身定制政策服务综合包,提高政策匹配度和有效性,促进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管委会)等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加强“一企一策”专项服务,针对性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关键配套企业创新提能发展。推动设立会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吸纳社会资本跟投,引进专业基金管理团队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开展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渠道、优化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会展企业支持力度。

“做好引才聚才这篇‘大文章’,用最大的诚意、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人才政策配套很关键,《规划》提出,将坚持“高精尖缺”并重的会展人才策略,通过“政策待遇+行业待遇”等支持方式,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雏鹰计划”,开展企业评选,遴选会展业领军人才,在户籍管理、住房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相应配套政策体系。

而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规划》提出,将加强会展法制建设,提高会展企业法律意识,促进会展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全面提升成都会展市场治理水平,同时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开展会展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为会展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市场预测、技术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规划》则提出,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方式,开发利用展会活动名称、标志、商誉等无形资产,完善重点参展产品追溯制度,推动落实参展企业质量承诺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制图 申娟子)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