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华晨:规划科普的意义

2022-10-10 18:1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规划科普不会存在推行的技术难度,而是需要厘清是否应该推行。华晨教授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之【规划科普】专栏的特邀作者,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为何要推行规划科普。

微信图片_20221010181734.jpg

规划 科普

把一个美妙和有效的东西分享出去,既是一种阳光的态度,也是一种坦诚的责任。城市规划涉及的范畴非常广,其学科繁衍的名称或内容,可以称作为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学、国土空间规划等。无论叫什么,城市规划可以包含卫星视角的人居环境态势与特征,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的具体与琐碎。与其它学科类似,城市规划的学术研究表征有复杂的数据、公式、定量模型等,会令普通人产生生涩之感,似乎没有拿到相应的学位就无法触及这些形式上的高深和高冷。然而,高深如数学或物理学、浩瀚如天文学、精妙如生物学、惊诧如考古学等,都有着广泛而持续的科普活动。因此,规划科普不会存在推行的技术难度,而是需要厘清是否应该推行。

01 规划的社会性需要社会的广泛响应

无论是高校的招生人数,还是职场的从业人数,城市规划的专业性人数的占比极其微小。尽管高校中设置的所有学科对于社会发展均有必要性,但每个学科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校方会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筛选出需要特别关怀的重点学科,通过制定更有利于重点学科的引导政策和评价标准,在人员和资金配置上对重点学科予以倾斜支持,以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实现。在此条件下,规划的学科特点未能在校方评价学科的标准体系中出类拔萃,因此,规划学科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获得能够为校方带来显著贡献的地位。

相比之下,高校之外的规划学科却具有深远的社会性特征。规划学科的职场从业人数虽然也有限,但其工作内容涉及了城乡空间的合理配置和相应的实施策略,从而凸显了规划学科能够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无论在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城乡各种空间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还是在征询公众个体意愿、为博弈各方寻求可能的共识,规划学科均体现了具有协调与整合的社会性作用。因此,规划科普能够起到与社会各方相互理解、支持和接受的沟通作用,也能够使公众在认知规划决策意图或执行规划实施行动中产生更积极的配合行动。一旦规划的思维特点、逻辑过程和实施方式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不仅是规划学科社会意义的特征表达,也能为规划学科在其所属高校中增强其学科地位的权重。

02 规划的专业性与日常生活的常识性完全同构

无论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和过程有多么庞杂,其核心要素就是为明天和更远的未来作出准备和预案。遵循“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价值取向,设立期望的目标,评估当下的条件,运用可行的资源,寻找有效的路径,明晰步骤的顺序,最后再评判一下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此这样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以进行一次旅游为例,对照以上的规划内容和过程,就有去滑雪还是去冲浪的目标选择?有了目标后能否获准请假来个说走就走?理想的装备是否有充足的预算予以保证?目的地是就近还是跨境?出行方式是自驾、高铁还是飞机?最后到了目的地,却因为气候、饮食、住宿的不理想,或发生与人争吵的事件后,这次旅游是否达到了当时预想的目标?完成一次合乎预想的旅游所包含的每一个细节,与城市规划中的技术过程异曲同工。保障了细节稳定就能趋近预定目标的实现,如果某些细节出现变化,也需要准备预案以重新调整步骤。

专业性的规划思维具有的常识性特点是规划科普得以推行的认知基础。让一个计划发生的事如愿和如期发生,并在发生的过程中不偏离预定目标,规划能够为人们带来价值,也能够证实规划的价值。

03 凡事从娃娃开始才能保持学科的可持续性

每一个学科的发展与壮大,不仅依赖于从事学科的人努力探究和善于创新,更有赖于年轻一代的不断加入,才能保证学科生命的活力和韧性。相比之下,规划学科的初来者绝大多数是从大学入学开始,而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的概念、知识和技能,都在更早的年龄段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维。除了教育体制规定了一些学科能够设置在青少年的课程当中,科普活动对于形成某种学科的兴趣功不可没。遥控航模汇集了多方面物理知识;一个鱼缸就能展示生态学原理;博物馆能够激发探究过去和培养观察的习性。尽管专门性的规划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并不多见,但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明显存在着不少有关规划思维和属性的行为。

小朋友在堆搭积木或乐高玩具组件时,脑中形成的造型意向和通过动手实现的情形,何不是一种规划目标和实施结合的过程?中途的更换组件、挑战堆积高度、对称性、以及推倒重来等,何不与规划中的方案优化、空间标志性、中轴线和拆迁等行业通行话题殊途同归?结伴玩耍时的争夺玩具或合作游戏,与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纠纷,只有参与者年龄段的不同而没有社会属性的本质区别。因此,规划科普与青少年认知模式之间的通道是存在和畅通的。通过规划科普,更加年轻的人群如果获得了相应的规划思维和可能的职业选项,不仅有利于其形成有效的决策行为方式或职业取向兴趣,也能为高校的规划学科储备更为合适的生源。

04 规划科普也是心诚则灵

规划学科中存在的内容,即使在业内已经形成了知识体系、符合规范或形成共识,并不会自动产生规划科普的作用。将专业性的思想、方法和过程变成科普受众乐于关注的话题,才能避免科普内涵只是成为受众的过眼烟云;将学科性的复杂推理过程变成科普受众易于接受的常识,才能有效地传达规划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因此,规划科普需要有意识和有策略地对学科和专业性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转译,借鉴传播学的原理以保证科普知识的可接受性,遵循新闻学中的规律以增强科普信息的适时性。

规划学科涉及的广阔地域、庞大人群和宏大事件的特征,使规划科普的触角无所不及。规划思维具有宏观性是一个显著特点,但同时也包含了对宏观、中观和微观要素的认知存在。培育宏观意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规划科普向大众传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只侧重于宏观视野的内容并不是规划科普的唯一选择。非规划学科的人群对于其身边周围发生的事件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常识一致、与大众的喜怒哀乐及生老病死具有关联的规划科普内容,更能够得到受众的共情和接纳。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脱离其兴趣范畴、屏蔽其语言沟通方式、以傲然睥睨的态度予以说教的推送手段等,均不足以产生科普传达的良好效果。因此,规划科普的内容和方式需要针对特定受众进行相应的定制。

05 以规划科普提升受众人群的预商

许多学科兼备了高深和通俗的双重属性。经济学中每年(自1969年以来)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获奖成果中有关资产、市场、企业、模型、治理等,涉及了包罗万象的人类经济行为和深邃复杂的分析方法。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普遍也面临着如何利用和分配其有限的资源,以产生其期望的利益和价值,每个人事实上也是一位经济学家。数学中的逻辑思维、物理学中的声光电装置、以及生物或化学在食品和健康方面的普及认知,都反映出深奥的理论与日常的行为习惯能够实现殊途同归。

在面对未来之事、规避风险、择优选项等思考和行为中,规划思维对于各种人群均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价值。借鉴了规划学科的知识和手段,能够帮助众人提高预测、预判、预估和预防的生活应对能力。当人们对未来的某个打算寄予期待之时,设定的目标是否妥当而不是空想、现有的条件和资源有否充足而不是勉为其难、实现目标的每一个步骤是否可行而不是半途而废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规划问题。除此之外,规划思维和方法不仅为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提供清晰和理性的行动准则和流程,也能够处置在不确定的状态中,拥有包容失败、接受变故、适时调整等的应对预案,从而持续推进规划过程,并有效地缓解可能出现的沮丧或消极情绪。因此,在科普的社会意义上,一些学科能够促进人们的智商;一些学科能够启迪人们的情商;一些学科能够激发人们的财商;而规划科普则能够在面向未来的不确定之中,提升人们的预商。

06 利用网络进行规划科普需要信用至上

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是规划科普实现大众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城市规划的科普以城市为载体,其内容涵盖了人们周围各种空间要素;以规划思维为视角,其思想表达了如何利用和完善这些空间要素的各种观念和方式。通过网络直达受众和及时互动的优势,受众对规划科普的赞同、反对、信赖或质疑等反馈意见,均能为规划学科的社会性保持稳定的基础,也能为规划学科的发展提供时鲜的养分。然而,网络信息的庞杂、巨量、真假难辨以及鱼目混珠的现象,既是网络传播的一个特点,也为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信用提供了机会。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在技术上具有持久留痕和持续记忆的特点,轻率和随意的信息发布不仅无法使信息产生应有的价值,也可能误导受众,进而使受众失去对信息发布平台的信任。网络上的信息一旦出现频繁的撤回、删除或事后辩解的情形,说明信息发布之前缺乏对网络传播后果的预判,这也是属于一种规划思维的缺失。因此,在网络上进行规划科普虽然更为便利和有效,但仍需秉持大胆假设并小心求证的意识,珍视信息发布平台的权威及其赖以存在的信用。对于非专业的大众人群,规划科普不能以轻视的态度、漫不经心的口吻、自视清高的身份、居高临下的站位,去期待大众回馈的踊跃。只有以诚相待地回应大众的关切,以大众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规划思维的科普,以经得起大众评判的内容保证科普质量的稳定,才能形成可持续规划科普的信用。有了规划科普受众内在的心灵契约,规划科普就得以历久弥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