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如何精准测度城市的呼吸、脉搏和体温?上海在全国首创这一系统

2023-08-21 10:0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熊易寒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曾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城市视为人类的造物。城市不只是人群的集合,不只是建筑物的集群,不只是工商业网络的中心节点,也不只是人口与空间的复合体。城市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有感受的,是一个相对独立于人类意志的复杂巨系统。

精准测度城市的生命体征

城市一旦被人类缔造出来,就是新的“人造自然”,成为一个生命体、有机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像敬畏自然一样敬畏城市。城市治理需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机理,譬如一座城市的人口规模到底多大,不是城市规划者可以主观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经济规模、产业生态和人文环境,以及城市在整个国家的区位功能。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自然也具有自己的新陈代谢、生命周期。因此,城市治理不仅要有空间维度上的系统观念,也需要时间维度上的全周期观念。城市有成长、成熟和老化的过程,高水平治理可以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吸引新鲜的创意和年轻的移民,延缓城市的衰老,让城市持续焕发青春活力。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意味着城市像生物一样,有自己的生命体征。把握城市的生命体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判断城市的运行状况,对城市进行健康管理。对于超大城市的治理而言,精准测度城市的生命体征尤其重要。超大城市的生命体征表现为以下特性:

第一,超大规模。超大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复杂的社会、多元的组织、海量的建筑,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还有众多的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影响城市发展的变量就越多,可预测性就越低。

第二,超高密度。超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资本密度都很高。高密度促进了高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譬如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社会稳定的潜在压力等。

第三,超高速率。超大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呈现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快速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度,也可能带来快节奏下的生活和心理压力。

第四,高复杂性。产业多样性、阶层多样性、职业多样性、利益多样性、组织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创新,有利于跨界合作,同时也带来了高复杂性,譬如安全生产风险、利益分化、偏好多元等问题。

第五,不确定性。超大城市的超高速率和高复杂性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超大城市治理需要对城市运行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当人们试图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加以干预的时候,往往又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这进一步提高了治理的难度。

第六,交互效应。千万级人口之间的交互效应会带来创造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指数级增长。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交互带来了新的创意、新的机遇,也加剧了社会问题和城市治理的复杂性。

如何让大数据为城市治理赋能

城市的生命体征要比人体的生命体征复杂得多。在城市中,每天会生成海量的实时动态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让大数据为城市治理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治理的思路,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创立了国内首个“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通过物联设备前端感知、云计算、大数据三项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首次使用可视化大屏将“城市数字体征”的概念具象化,对城市生命体进行“全时智慧体检”。

数字体征系统基于物联感知神经元的规模化部署(物联终端),融合政府、社会、互联网的多元数据(市民端和网络端),从城市呼吸、城市体温、城市脉搏等体征维度,形成32个类别、1000项主要指标,每项指标关联“人”“物”“动”“态”4种属性,对城市“呼吸”(城市生态与环境)、“脉搏”(城市车流、人流、物流、信息数据流、能源流)、“体温”(社会生活与政务、民生服务)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全面、客观的态势感知。

通过“城市之声”(市民热线、人民建议、热点舆情)、“城市之眼”(公共视频)、“城市之感”(物联网传感器)等主动发现手段,研判城市运行的趋势和规律,及时发现城市潜在运行风险,助推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虽然从目前来看,城市生命体征体系还不够成熟,指标数量太多,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在简约性和精准度方面还有待提升,但这种基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指标体系,具有前瞻性和实战性,代表了超大城市治理的趋势和未来。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