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管理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和经验,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协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4年11月20-21日召开了以“城市设计与空间治理”为主题的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上海会议。会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徐苏宁接受了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的专访。
城市设计程序上是有问题的
记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能建造奇奇怪怪的建筑,您是怎么看待的?
徐苏宁: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出现不能全怪建筑师,其实有时城市要什么,是领导者和规划部门决定的,建筑师只是执行者。当然城市设计的实施层面或位置搞不清楚,也会导致奇奇怪怪,因为建筑师做城市设计往往过多地从形象角度来考虑,这最省事也容易出效果,领导也愿意要,但实际上城市设计这个学科应该留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从大局管控上要比建筑师更全面一些。规划师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上来考虑,而建筑师有时会过于细腻,考虑不到那么全面。所以奇奇怪怪的建筑出现全怨建筑师也不对,全怨规划师也不对,这两个学科没有搞明白城市设计应该在什么位置上,城市设计程序上是有问题的。我们原来是做总规、控详,然后再做城市设计,这样就往往会导致做城市设计时还得去调控详,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在城市规划的体系上有点小问题。我们目前城市规划包罗万象,这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城市规划更应该偏重于政策、前瞻性的内容。我们应该做总规、城市设计,然后再做控详,通过控详获得审批,这样就会少出反复性的问题,这样也能避免做控详时没有空间的概念而只有数字。两者结合起来做,共同参与城市建设,这样效果会更好。
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更多的体现在它的包容性或多元性上
记者:在城市设计中,怎么才能建造出符合我们自己国家风格的建筑,是否应更多地融入我们传统文化的因素呢?
徐苏宁:现代化不等于大高楼、宽马路,现代化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其实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更多体现在它的包容性或多元性上,所以一个城市应该有新的东西,也应该有属于这个城市历史的东西,在一个窗口中同时出现,才是最好的。欧洲很多地方就存在这种现象,让人更能体悟那种时代感、历史感。而在我们国家,像哈尔滨,它把许多建筑都改成欧式的风格,把城市的历史细节就抹煞了,这样人们就不知道城市发展的历史顺序了。
设立总规划师制度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千城一面”的现状的?
徐苏宁:首先,决策机制不对,现在一个城市该建造什么不该建造什么,不是规划师说了算,所以现在有人提出总规划师制度。一个城市该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应该多听听专业人员的建议, 而不是“一把手”说了算。一个城市的公共政策的决策应该是规划师、设计师、官员都有话语权,应该大家达成共识。其次,设立总规划师制度,其他人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专家审核)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