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一座城墙与一个城市的60年

2014-12-01 10:2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第一版规划

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物质空间,既为城市的工业发展留出空间,还要将这个城市丰厚的过往与一个规则迥然不同的现代世界连接起来?周干峙后来在《西安首轮城市总体规划回忆》中写道:“苏联专家指出,城市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非常熟悉城市的状况,这是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条件。西安是历史悠久的古城,编制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十分了解西安的历史,延续西安的历史。为此,我想方设法查找有关资料,读县志,了解唐长安什么样,明西安又是什么样。”

自隋唐以来,古城墙围合下的旧城一直都是西安的核心。它地势偏高,与东边灞河、西边沣河的距离相同,位于周围水系的中心,既有利防守,也适合生活。经过一代代人生活的磨合,城中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府城格局,深得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钟楼、鼓楼、城墙、四门,六个高大建筑组织起了城市的空间。走在古城的大街上,往前看是钟楼,往后看是鼓楼,地标型的古建遥遥相望,非常有中国特色。在漫长的建城史上,西安曾有6条轴线。轴线是大多数中外名城都或多或少采纳的建城方式,它就像城市骨架的脊梁,保持着城市的秩序和气度,延续着城市的历史和精神。多伦斯在巴黎参观时,就赞叹:“从香榭丽舍大街上走过时,就看到了法兰西民族一代接着一代奋进。”中国更是对轴线情有独钟,古代城市都有一条南北轴线,西安古城的骨架更为规整。城中至今还保留着隋朝、盛唐和明清留下的三条重要的轴线。在轴线的规制下,城市的其他部分以坊里制展开,108个坊构成左右匀称的棋盘式格局,每个坊的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坊间,早开晚闭,坊与坊之间相隔挺大,南北相隔70~80米,东西相隔130~150米。

2009年在城墙上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

城市格局方正工整,但其间的生活却又瑰丽奇趣。北面宫殿后面有很大的后花园,里面还养着外国进贡的非洲狮子,从大明宫到曲江,还有夹城。坊间密布着100多条渠道和100多处水池,而且渠道与道路的走向相吻合,并兼顾排泄雨水的功能。这些前人组织城市空间的智慧,都将成为建设新城的重要依据。比如首轮规划依据历史水系,设想水道通过大环路流到各处,所以将西安的大环路规划为80米,在路上留了一条水道。当时一般城市的干道规划仅为40~60米,西安规划在道路上的“大手笔”曾在1958年被作为马路过宽的典型受到批判,但几年后,城市飞速发展的现实又让这种尊重历史的规划方案受到赞扬——多亏规划了80米,为交通发展留下了条件。

但大部分从书中查阅到的建城信息,已经被战乱和时代发展打乱磨灭。辛亥革命后的炮火、1935年陇海铁路的修建、1942年花园口决堤后大量中原难民的涌入,都将规整的旧有城市格局割裂。要重新找到建设新城的依据并不容易,而城墙提供了找寻城市成长印迹的路径。周干峙记得:“在研究总体布局,路网系统时,我向老师吴良镛请教,吴良镛先生说,可以采用唐长安格局,用方格路网。于是我进一步找文献资料,研究唐长安格局,但唐城的遗迹都找不到。我又向老师莫宗江先生请教,他还专门来到西安,他说早晨太阳刚刚出地平线的时候,如果有城墙遗迹,地上会有投影。于是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骑上自行车,按照地图上的大致方位去找,这样跑了两天。”

多年后,周干峙还记得穆欣的告诫:“搞规划,每公顷土地要去20次。”在编制西安第一版总体规划的一年多时间里,周干峙十几次到西安出差。在透彻了解这座古城的前提下编制出的首轮城市总体规划,决定保留老城格局,利用旧城,参考唐城,工业区则放在旧城东西两侧。旧城作为行政中心,南郊作为文教区,铁路北作为仓库区和发展备用区,用半个八角形的环状放射型道路系统把上述用地联系起来。而城墙与护城河则作为城市固有骨架的一部分,成为西安城的“一条绿色项链”。

这是西安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开局,也代表了中国在进入工业社会初期对城墙与现代城市关系的一种认识。《西安首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细致安排,确定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古迹在城市建设中的生存权。后来人回忆,西安能在工业化的巨大拆城压力下,保持了老城的原有格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一版规划在工业区与古城之间留出了巨大的距离。

2/9<123456789>>>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