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一座城墙与一个城市的60年

2014-12-01 10:2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要茶,不要可口可乐

如何建立一座城墙与这个时代联系的思考,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城市在责难声中修复城墙时就开始了。韩骥对本刊记者回忆:“当时英国的城市规划学会主席詹金斯到了西安,我们就向他请教旅游建设怎么搞。他说要茶,不要可口可乐。比如西安的城墙,如果把广告打出去,外国人都要来看看,中国的城墙什么样。”80年代旅游市场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西安是旅游业最为兴盛的地方之一,游客人数仅次于北京。姚立军记得,当时的条件很差,只能开着公交车去接游客,可国外的游客却蜂拥而至,“就是来看古迹苍苍的西安”。城墙和兵马俑是最为游客青睐的两大景点。这些来自成熟工业社会的欧美和日本游客,就像乘坐时光机一样,来西安体会已经被工业车轮碾碎的历史印记。尤其是日本,这个在东亚发展最快、以都市文明著称的国家,却表现出了对大唐文化的深厚情感。2005年,NHK专门为新丝绸之路拍摄的纪录片中,将西安称为不朽之都,片中称长安城的瑰丽宏伟,日本的古都奈良、平成京的宫殿无法与之相比。

1982年,韩骥跟随市委书记陈元方参加西安对日友好访问团。韩骥此行的重点就是专门考察日本的古城保护。从“二战”后到60年代东京奥运会时,日本完成了战后复兴,在一轮强大的工业化浪潮过后开始思考如何理解自己的城市,如何建设自己的城市。“他们颁布了一套完整的古都保护法,确定出几个重点保护的古都,由国家拨款直接保护,并将保护古都的精神融入到了城市的市民宪章中。”

韩骥一行到达日本后,参观了东京市中心的皇城、大阪的天守阁,还有京都奈良、平城京时代复建的工程,“把文物古迹和现在的建筑穿插起来,感觉非常震撼”。这些现代钢筋水泥森林中如世外桃源般存在的古都风貌,让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尚在上世纪80年代,京都每年的游客就在3000万以上,仅旅游收入每年约为23亿日元,而京都市政府年平均收入为1400亿日元,旅游成为京都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除了经济上的贡献,这些古都还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古都保护法》中专门提到,古都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故乡。奈良因此做了条旅游路线‘大和之路’,叫修学旅游。日本的文部省规定,日本小学三年级和中学三年级在樱花节,必须去京都奈良参观,奈良每年有1100万人来旅游,其中有大约800万是日本的中小学生。”

韩骥就沿着这条路走了一趟,并将这次旅行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京都,奈良在城市建设中保存古都风貌的经验》。文中写道,首先认清城市历史,明确城市性质,确定保护和开发的方向,是古都的发展之要务。“京都和奈良的建设者都认为,古都城市规划的中心课题就是‘保护与开发’,保护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老的,创造现代化的崭新的。京都的总建筑师熊本说:我们是向往未来的,而未来是在祖先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保护祖先的遗产,纪念他们的业绩。”

访日友好代表团离开东京时,驻日大使符浩宴请了访问团成员。韩骥对本刊记者回忆:“他的观点比较开明,也比较实事求是。他说日本好多城市都现代化了,就挑选了三个都城做古都保护,中国也应该多挑几个古城。西安的城墙应该保护。访日回来后,西安市领导在编制第二版规划时候,特别提出来,保护城墙从战略上绝对正确。城墙在现代化社会里,仍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国务院批准的西安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城市性质为“一座保持古城风貌,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科学、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版规划突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确定了“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清西安的严整格局,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古城保护原则。城墙作为城市的固有骨架的基础来保护老城的完整格局,并首次专设了一个机构——西安市城墙管理所,专门负责城墙的保护和管理。

5/9<123456789>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