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中国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运营

2015-08-13 09:41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记者 任杰 驻珠海站记者 张丹丽

中国政府网日前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今后5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为此,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实施地下管廊有偿使用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中国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基础市政管线里程长达190万公里。绵长的地下管线如同城市“神经中枢”,承载着重要功能。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管理规范,隶属不同经营主体的管线普遍“各自为战”,令城市地下空间杂乱无序。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问题专家刘会忠对本网记者表示,重地上而轻地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导致管线维护时频繁出现“马路拉链”现象,还危及到城市安全。“最根本的问题是涉及城市安全,(地下管线铺设不合理)经常引发城市灾害,比如,道路塌陷、爆管事故、高危管线的爆炸。让我们感觉脚下埋着‘火药桶’。我们统计过,全国每天发生的管线事故不下10起。”

这种“跛脚”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引发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和反思。此次,国务院部署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地下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国务院要求,要抓紧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统筹安排管廊建设;完善管廊建设和抗震防灾等标准,建立终身责任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国内一些城市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广东珠海横琴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投资22亿元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已经投入使用。横琴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康洪对本网记者表示,政府考虑将地下管廊资产划拨给当地一家国有企业运营管理,通过管理费方式逐步收回成本。“管廊建成后,可以有效提高管线的使用寿命,方便管理,实际是为各个管线单位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收取相应的租金或者服务费。地下管廊也就变成了一项优质的城市资产。根据我们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来看,效益是非常好的,有望在8到10年收回投资成本。”

事实上,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耗资巨大,每公里成本高达8000万到1亿元。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像珠海横琴新区那样,单纯靠政府投资完成建设。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优先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共同组建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中央财政计划三年投入102亿元,引导地方搞试点,并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另外,要创新融资体系。比如,发专项金融债,允许管廊建设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还有国家开发银行配套的中长期政策性金融贷款,来支持综合管廊的建设,来解决融资的问题。”

而珠海横琴新区规划征收地下管廊使用费的设想,也与高层不谋而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实施地下管廊的“有偿使用”。具体收费标准要统筹成本收益关系,引导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运营初期,如果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地方政府可给予必要财政补贴。

据统计,今年已有69个国内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80亿元。地下管线问题专家刘会忠表示,由于投资成本巨大,各地应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和地形地貌差异,合理制定投资方案,地下综合管廊设施需要体现公共产品属性:“我们要量力而行,尊重市场规律。地下综合管廊该定位为公共产品还是市场产品呢?我认为,还是定位成为公共产品更好些。就像公路一样,主要靠政府投资,采用民营或公营方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