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徐州市城市“一主六片”新规划出炉

2015-12-08 10:47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甘晓妹

铜山区、贾汪区将全部纳入中心城区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到2030年,徐州规划区的总人口将达到约500万人,形成“一主六片”的总体布局结构;大力推进丰县、沛县、睢宁、新沂、邳州5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最近,市规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修改后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及徐州市2030年规划的主要内容,描绘了未来徐州城的蓝图。

2030年形成“一主六片”总体布局结构

据了解,市规划局通过编制一系列规划,现已实现全市域总体规划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徐州这一现代化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龙头(含铜山区、贾汪区)、5个中等城市为骨干(丰县、沛县、睢宁、新沂、邳州)、30个中心镇为基础的,结构组合有序、功能优势互补、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修改后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规划区面积为3126平方公里,主要落实了多规融合、城乡统筹、整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市域空间管制、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内容。市规划局同步开展了徐州市2030年规划的研究工作,铜山区、贾汪区将全部纳入中心城区范围进行统筹规划。经初步测算,到2030年,徐州规划区的总人口将达到约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约450万人,规划将形成“一主六片”的总体布局结构,“一主”即主城区,“六片”即城南片区、机场片区、大许片区、贾汪片区、微山湖风景旅游区、城西片区等,通过落实功能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强化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提高我市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

改变“市强县弱”,推进5个副中心城市建设

为着力改变我市现阶段“市强县弱”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丰县、沛县、睢宁、新沂、邳州5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根据5个副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丰县的城市定位为苏鲁豫皖边界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汉皇故里文化及生态旅游城市。沛县的城市定位为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徐州市二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旅游园林城市。睢宁的城市定位为以发展特色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为主,苏皖北部边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徐州市域宜业宜居的次中心城市。新沂的城市定位为东陇海沿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新兴工业城市、苏鲁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邳州的城市定位为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京杭运河沿岸具有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

5个副中心城市既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打造淮海城市群及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各县(市)区域地位各异、发展特点不同、产业优势互补、生态保护联动,是推动城市群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点。

30个中心镇,65个一般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钥匙,按照徐委发〔2013〕38号文件“关于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意见”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选取各县(市、区)域内发展相对稳定、经济实力较强、存在发展为地区增长极潜力的城镇为中心镇,根据产业发展特色及区域地位,细分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并组织编制中心镇规划。

目前,30个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经出炉。其中,20个重点中心镇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科学编制小城市中长期规划,拉开了小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10个特色小城镇按照彰显特色、集聚发展的要求,对原规划进行修编完善,使特色更加鲜明、规划方案更加适应发展需要。通过明确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定位和目标,如都市“卫星城”、县(市)副城、绿色农业型、特色经济型、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等,以独特的功能参与徐州特大型城市的分工,努力探索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模式。目前,30个中心镇总规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徐州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另外还有65个一般镇将参与创建管理示范镇,重点任务即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内涵发展、控制外延扩张、打造优美环境。按照创建要求,本轮对65个一般镇的城镇规划进行了适度修编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城镇规模,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因地制宜地寻求最优方案来解决过境交通问题,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同步优化、综合提升,以促进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城乡互动融合。

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培育建设“康居村庄”

根据各自然村庄的区位、规模、产业发展、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等现状,在实施评估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自然村庄分为“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其中“重点村”和“特色村”是规划发展村庄。“重点村”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中心节点,规划配置能够辐射一定范围乡村地区的、规模适度的管理、便民服务、教育、医疗、文体、农资服务、群众议事等功能建筑和活动场地,引导建设完善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培育建设“康居村庄”(星级康居乡村)。

“特色村”在既有村庄特色基础上,着力做好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和展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协调村庄和自然山水融合关系、塑造建筑和空间形态特色等,并针对性地补充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避免“贪大求全”,引导建设“美丽村庄”。“一般村”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达到“环境整洁村庄”标准,村庄环境整洁卫生,道路和饮用水等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