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赖明:创新规划思路 关注城市“内质”

2017-03-15 16:4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近日,中国城市规划网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赖明委员就我国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畅谈了想法。

赖明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在赖明委员看来,2016年我国城市工作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根本,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内涵式发展。他说,我们始终强调统筹协调、产城融合,重视以人为本及现代技术应用,突出问题导向,因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明确规划引领作用 创新规划工作思路

赖明委员表示,在城市工作中,城市规划起到了对城市建设管理引领、规范、约束的龙头作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方方面面已对此形成高度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曾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赖明表示,全国政协和九三学社也就加强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提出了若干建议。例如2016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和提案委主任孙淦率政协委员(包括他本人和九三学社多名政协委员参加),邀请发改委、国土部和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及专家赴广东、海南和北京专题调研,在此次调研中提出: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以协商民主为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他指出,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体现了这些理念。

对于如何创新规划工作思路,赖明表示,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后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进入攻关期。目前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各方面论述已经很多,恐怕也没有人会否定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关于如何制定城市规划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念和好的经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认为“功夫在诗外”,当前要讨论的重点恐怕不是规划是否重要和规划的技术路径,关键是两点:一是突出城市规划的法律权威,决不能“一任市长一个规划”。规划如果没有权威,不如不搞规划。二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让群众参与到城市规划工作中来,真正做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这是城市科学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赖明强调。

关注城市“内质”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据赖明介绍,九三学社中央和九三学社界别向全国政协提交了85件提案。其中涉及到城市发展的有:《关于提升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的建议》《关于加大城市更新和既有住宅改造力度的建议》《关于推进电踏车绿色出行的建议》等。他表示,这些建议所关注的不是城市的“显绩”,而重在关注城市的“内质”。“这些方面似乎被忽视了或者说受重视程度不够”,赖明说。

在2016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这些年城市飞速发展,城市抗震减灾能力如何呢,一旦遭遇地震能不能抗得住,我们心里有没有数?在很多城市调研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赖明说。调研表明,当前城市抗震减灾能力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工程建设抗震设防法规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抗震减灾风险管控基础薄弱。他表示,抗震防灾规划是对城乡防灾空间布局和抗震防灾工作的统筹安排,但目前我国开展此项规划的城镇不足15%。对此,九三学社在提案中建议:提高认识,摸清底数;加快工程建设抗震监管立法;加强抗震减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抗震风险监控和加固改造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以风险防范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他又举例说,2015年,我国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但是,全国仍有约16万个老旧小区(涉及约4300万户家庭、1.3亿居民)建筑抗灾能力弱、能耗高、使用功能差,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住房领域的短板。赖明委员认为,有必要将老旧小区现有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供热系统改造等与抗震加固、加装电梯、供水管网、排污管网、通讯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亮化以及硬化改造等整合为“节能+宜居”(1+N)综合性改造,改旧成新、补齐短板。他表示,这样,一是利于稳增长。据有关方面调研统计,全国具有改造价值的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30亿平方米,若其中60%加装电梯,按300元/平方米成本计算,能带动产值约5400亿元,创造110万个就业岗位。二是利于惠民生。老旧小区老龄人口集中,普遍面临老年人上下楼堪忧、干烧不热、供水跑冒滴漏、排污管道堵塞及污水溢出、停车位少且交通堪忧,以及建筑外立面破旧、小区环境脏乱等诸多问题。实施改造能缓解这些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促进民生政策落实。

除提出的提案外,赖明委员还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多建议。

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单纯的就城论城,而是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因此,他认为今后要做的是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系列战略部署,做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他提醒应当注意的是,端正城市发展思想不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倒重来”,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释放城市发展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要增强专家话语权,提高公众参与度。

赖明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着力推进。

一是“多规合一”。他表示,“多规合一”是解决当前规划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完善规划机制的有效抓手。 “多规合一”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三规合一”。他建议要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以主体功能区为指导,融合生态保护、城镇体系、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等规划,形成统一的“多规合一”平台,加强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均在不遗余力的将大量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当中去,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化快速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管理等问题,在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智慧城市推广建设的最佳时机。在赖明看来,科技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不断带来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挑战。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浪潮,我们越发需要冷静、客观的思考。他表示,当前,制约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他列举了几大问题,如部门分割导致的信息壁垒,重复建设等情况较为严重;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盲目跟风的情况仍很突出;人才缺乏和观念落后更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他说,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着力解决。

城市建设工作重在落实 重在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对此,赖明表示“这是一个难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对于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他认为,需要因城因地而宜,综合施策。一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和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把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能出现农民工落户后无业可就的情况;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进城落户的资金困难;四是着力中提升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促进更多农民就近进城落户。

2016年249万人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如期完成,2017年是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第一个高峰年。对于今年的脱贫工作要求实现“340万人完成异地扶贫搬迁”的目标,赖明表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和必要举措。”在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中,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涉及资金多、工程量大、易产生问题的工程。据他介绍,九三学社中央和社内专家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在异地搬迁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他建议,一是改变易地搬迁的指标由上而下的分配方式。由县乡(镇)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易地搬迁的任务,并实事求是地安排工程进度。二是扩大易地搬迁安置的范围。从长远看,对于缺少相应的土地用于搬迁的地区,其搬迁安置范围不宜限于本地区。他建议可以在充分调研、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基础上,尝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土地广阔的地区建立移民村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等接纳外省移民。三是统筹各项扶贫工程。切实落实搬迁工程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相结合的政策,使搬迁的贫困户能够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脱贫致富。他表示统筹搬迁项目和危改项目,能够实施危改的就不一定搬迁,能够加固维护的就不一定新建,从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搬迁贫困户与安置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做好对搬迁户的生活服务,如生活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使其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总之,要确保搬迁户移得出、稳得住、有业就,尽快适应新生活。

同时,赖明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几点需要特别重视:一是切实防止城市大拆大建;二是棚户区改造要坚持规划先行;三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五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抓好资源整合;六是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