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复旦大学教授陈钊:城市人口调控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014-08-07 09:48 来源:《新京报》 作者:郑道森

陈钊

核心观点

东京、首尔在过去城市功能疏散的过程中曾出现效率损失的情况。如今的“京津冀一体化”应当尽量避免效率损失,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产业的转移和分散要让企业自己做决定,政府设计好调节机制。

中国的特大城市并没有“过大”

记者:我注意到,你在博士阶段研究的更多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但现在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户籍制度改革、城市研究方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陈钊:当时研究企业,是因为觉得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很重要,后来我发现,放眼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协调,怎样能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现代化的好处,这是一个更紧要的问题,并且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元,影响的面也更广。所以,城乡和区域发展成为我最近10年来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

记者:主要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陈钊:如何让农民更好地分享现代化成果,有两个角度:一是如何在土地上分享现代化的成果;二是进城后,如何在城市里分享现代化成果。

记者:对于农民进城之后的研究,有怎样的成果?

陈钊:目前我更多的研究是关于农民进了城之后会怎样,该怎么办,其核心问题也就是“人的城市化”。这个问题首先就涉及农民要在哪里城市化,是变成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市民,还是变成小城市的市民。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和政府的判断是限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甚至包括鼓励农民就地城市化。我们觉得这样的说法既不符合效率原则,也不见得符合区域平衡的原则。

我与合作者陆铭教授最近做了个研究,看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也就是首位城市的规模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把全球能够拿到数据的国家的样本拿出来,然后发现人口可以解释绝大部分首位城市的规模。

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首位城市就会越大。而上海不管是在全球的趋势图里面,还是在亚洲的趋势图里,都是在平均线的下面,但并没有偏离太远,也就是说,如果全球的大城市规模有某种普遍规律的话,那么上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不是太大了。这让我们思考,未来中国农民的城市化,到底应该在哪里城市化。

1/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