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访谈)

2014-08-08 09:5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牛一兵 朱竞若 王方杰 李泓冰 陈 杰

功能细安排  有舍才有得 跳出一亩三分地

记者:由于历史和行政区划原因,京津冀产业存在同构化同质化现象。如何立足各自比较优势,调整利益格局,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

周本顺:协同发展好比一台大戏,我们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强化服务的理念,又要实现崛起的目标。对河北来说,服务好才能发展好,发展好才能服务好。我们要抓住北京功能疏解、产业转移、要素辐射的机遇,改变与京津落差过大的局面,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让人民群众在协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郭金龙:总书记讲,首都要带好头。要讲政治,就要准确把握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奔着一个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我们下了决心,非首都核心功能就要疏解、外溢。不能光想着自个儿去吸引,去集聚,更要研究作为四个中心的服务与辐射功能。

黄兴国:国家明确了京津冀功能定位,关键在落实。北京要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转移到天津和河北,这是个机遇。国家原来对天津的功能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运物流、金融创新、科技研发等产业,同时也要向河北延伸产业链,共同打造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

周本顺:河北要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这些都是河北的支柱产业,压减下来是伤筋动骨的。压减这些产业,既是改善京津生态环境大局之需,更是河北自身发展之需。从战略和长远看,河北必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后的退出去,优质的强起来,新兴的顶上来,方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黄兴国:只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期待,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区域一体,打破物理有形的空间,以开放思维谋划布局。

周本顺:协同发展的目的是共赢。相比较而言,京津冀三省市中,河北更多处于接受辐射和外溢的位置,受益最多。既然受益最多,就该担当最大,不能只想从京津得到什么,也要想到京津需要什么,河北能为京津做些什么。凡事都要致力共赢。只有共赢,协同发展才能深化、才能持久。

记者:首都核心功能里没有经济中心,北京市对产业取舍有怎样的考虑?

郭金龙:北京做产业规划,就是要按照经济规律,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一句话,提高准入门槛。首先,就地淘汰“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有误解认为,北京要把“三高”转移出去,绝非如此。其次,有些很有生命力的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北京也不必摆那么多,适度削减一部分。最后,北京会和天津、河北通过政府引领,抓园区共建。像滨海新区和中关村的共建,秦皇岛、保定和中关村的共建,都在进行中。

中央提出北京要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科技策源地,这里也包含很多经济成分。我们希望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保留一部分高精尖的制造业,包括一些实验型的。同时抬高政策门槛,发挥市场作用,限制一般加工业,资源会自然外溢。

记者:在三地采访中发现,各地都在筑巢引凤,目标似乎都瞄准着高新科技、总部经济等,会不会出现新一轮重复建设的苗头?

郭金龙:雷同问题,是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我们国家地广人稠,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雷同一直是我们的弊端,也是过剩产能的缘由。从北京市来说,要做到不跟河北、天津PK地价,不搞地价优惠。要禁得住诱惑,不搞一般的招商引资,不搞税收优惠。把门槛扎高一点,把标准拉高一点,形成一个高地,资源才能溢出。不要老盯着眼皮子底下这点财收,“人口降下来,发展搞上去,环境好起来”,才是真本事。

周本顺:毫无疑问,河北也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北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北京会同质而不同层次。北京是创新中心,河北是引进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孵化和转化,联合打造创新基地和产业园区,使北京的产业链条更多地延伸到河北。服务业也是河北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河北的服务业很多是围绕京津的服务需求来展开的。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承接北京的教育、卫生等功能疏解,搞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既能为北京、天津3000多万人提供休闲服务,也能促进河北把第三产业搞起来。我们今天讲服务,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无偿付出,而是把京津的服务需求变成河北的服务产业。河北人,要在服务京津过程中赚钱、发展。

2/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