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

2017-07-11 10:03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在卢沟桥打响。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第80周年,记者了解到,抗战“首枪”爆发地卢沟桥未来将建设成首批国家文化公园。

首批国家文化公园点名卢沟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纲要》称,大力强化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工业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推动遗产资源合理利用。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和修复。

根据《纲要》里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的内容,我国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7月初,有关专家齐聚卢沟桥,就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献计献策。

卢沟桥拥有三大特色资源优势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这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多年来,丰台区对卢沟桥进行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挖掘,利用周边14平方公里范围的宛平城、晓月岛、长辛店古镇、园博园、永定河丰台段等众多文化生态资源,打造了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今,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名片。

专家一致认为: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是加强遗产保护、注重融合创新。在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该以卢沟桥为核心用好三大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卢沟桥、宛平城、抗战纪念馆等;生态保育资源,主要包括卢沟桥、园博园;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卢沟桥、永定河、长辛店老镇和二七厂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周建议,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使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得到充分继承和弘扬。

同时,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引入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意为灵魂、以文化为核心的多种新型业态,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相互补充,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焦点1

“国家文化公园”到底是什么?

是国家形象特征和文化传统的体现,同时具备社会公益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周介绍,国家公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联邦政府提出。19世纪中期,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开启了人们对于国家公园的认识。此后,国家公园的保护运动逐渐由美国到全世界扩展。到现在为止,有220多个国家建立了1万多个国家公园。

建设国家公园既是国家行为,也是国家文明的产物。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明确提出。

范周介绍,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涵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休息、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是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管理的特殊区域。

国家文化公园是以文化资源为支撑、侧重文化主题性的公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满足国民精神文化需求。

国家文化公园体现国家性,是国家形象特征和文化传统的标志体现。包含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起源、民族精神、与国家价值观的渗透。它的文化生态系统构建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承载了一个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国家文化公园对国家遗产的资源、或文化主题进行阐释、解说、研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同时,公园具有社会公益性,为了满足人们欣赏自然、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需要,还具有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

焦点2

“国家文化公园”为何落址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历史文化深厚,周边旅游资源丰富

专家们在品牌、资源、发展等方面对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建议。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赋予了卢沟桥全新的历史象征意义。目前,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名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品牌。

同时,卢沟桥周边旅游资源丰富。除卢沟桥本体外,卢沟桥周边地区还拥有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定河河渡码头、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人文旅游资源;卢沟桥两翼的晓月湖和宛平湖,是北京地区少有的湿地自然资源,具有较高开发潜力。

此外,卢沟桥和宛平城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护开发较早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丰台区政府会同北京市政府有关单位进行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工作。因此,卢沟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日常保护和规划整合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具有较好的规划基础。

焦点3

公园运营采取什么模式?

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企业进行经营运作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李珍晖认为,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该采取新型的运营模式,应该注重两权分开、特许经营和多方参与。

所谓“两权分开”,意为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政府负责对园区进行监督管理,行政服务以及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经营权则交由企事业单位进行运作,政府通过补贴、购买服务等形式,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支持,这样的做法能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国家文化公园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特许经营则指通过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缴纳特许经营费等方式,委托企事业单位对公园中的盈利项目进行运营,允许其在公园内开展文化竞演、文化产品展览展示、文化衍生产品开发、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

此外,公园的运营还应该鼓励公众、志愿者和社区的参与。要鼓励公众对园区的开发献计献策,引导社团、民间协会、民间组织、个人参与到卢沟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来,同时与科研院所、高校、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为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智库支持。

焦点4

卢沟桥和其他文化公园怎么错位?

主打红色文化具备范本意义,为非自然景观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行试点探索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范周介绍,文件提出的5个文化遗产带有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特色,可以据此列出5种类别:考古遗址类、传统文化类、红色文化类、民族文化类、现代文化类。

其中,红色文化类国家文化公园,既包括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等非物质资源,通过真实、完整、准确和生动地展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成果,将公园建设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课堂,以其巩固民族身份认同、增进文明文化自信。

卢沟桥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地,象征了坚强英勇、团结奋战的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对当下更直接、更鲜明。卢沟桥列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具有打造红色文化的国家公园的范本意义,同时也是对非自然景观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行探索,能够为当前我国国家公园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焦点5

“红色文化”是否有吸引力?

打造红色文化,要切合实际,这些年越来越多人自发前来参观抗战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仍然蓬勃。每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待观众一百多万人次,其中除了青少年群体,剩下的均是零散观众。

在过去,团体参观和青少年占到绝大部分,这些年来,前来参观的个人和家庭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不用单位组织,越来越多人对红色文化表现出了兴趣。

他认为,全民族抗战历史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否吸引人主要在于如何理解和定位。这要求文化产品要真实、接地气。“从抗日战争演绎出的抗日神剧受到大家的抵触,就因为它已经彻底脱离真实了。”他说,抗战馆中保留着大量的抗战纪录片,受众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现在人的思想非常开放,假大空不受欢迎。打造红色文化,要切合实际。”

卢沟桥曾经历哪些重要时刻?

1189年

金大定二十九年,金章宗完颜璟继承爷爷金世宗的遗愿,下令修建卢沟桥。

1192年

金明昌三年,卢沟桥建成。据记载,原本桥上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627个,现存501个。

元代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称卢沟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极之者”“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自此,卢沟桥名震欧洲。

1698年

曾毁于洪水,于康熙三十七年得以重建。

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上枪声响起,日军借口演习时有士兵“失踪”,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打响。

1961年

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

随着首都建设步伐加快,卢沟桥渐渐“不堪重负”,经常堵车,通行不畅。历史地理学泰斗侯仁之先生发表题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的文章。

1986年

北京市成立“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清除了桥面沥青,恢复了历史原貌,卢沟古桥作为北京市的一处纪念地保留下来。

2005年

卢沟桥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声音

北京市文化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林增伟:除了观赏、旅游外,如果能把整个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的产业示范基地,更能发挥文化公园的优势,这包括但不限于整个卢沟桥地区“跑马占地”。

整个大卢沟桥、或者泛卢沟桥地区都有很多可挖掘的文化。比如长辛店就是一个古镇,而且发生了二七大罢工这样的重要历史事件。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应该把这块纳入进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卢沟桥文化最重要的是教育价值,不仅仅是抗日,也可以是对中华文化的各方面的浓缩。如果可以将它们故事化、形象化、体验化,在当下的吸引力会更大。

可以设法将中国文化引以为豪的内容,不仅仅靠诗歌、绘画等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漫画、动画、新型数字化等手段体现,抓住游客,将市场需求和国家文化公园的愿景结合在一起。

中华文化画报原执行主编范贻光:1958年,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提出要在卢沟桥修中国桥梁博物馆,一直到现在60年了还没实现,这次建国家公园,一定要修一个桥梁博物馆。

永定河的治水文化,也应该修建一个博物馆。永定河以前老发大水,曾启动过多次治水的工程,仅卢沟桥在历史上就修了13次。康熙年间,曾重修卢沟桥,修完以后还不放心,对河道进行了疏通、将堤坝加高加宽。后来乾隆写了好多诗感谢他的老祖宗。康熙、乾隆治水的石碑、文献现在仍在,这些都可以放在博物馆,容纳到文化公园中。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