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难在哪里

2014-08-13 09:24 来源:新土地规划人

在城市的雨水管理上,我国城市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我们只求城市不被淹,或基本不被淹即可。当然,即便是这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城市也未必能轻松达到。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因素:

第一,从人的层面看,提高执政者的管理和规程能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这是我们能做到的;

第二,从天的层面看,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独特气候类型,使我们的城市防洪难度,相比世界上其他重要文明区大得多。

在现阶段完全避免城市内涝并不完全现实。如果把巴黎或伦敦的下水管道系统全搬过来,我们当然会有巨大改善,但要完全避免内涝还是不可能的。

城市洪涝与人的管理

先说人的问题。在最大的尺度上,要尽可能避免城市洪涝问题,就要在城市规划上避开一定频次的洪水淹没区。比如,常见标准需要避开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目前,排水淹没分析的技术十分成熟,通过GIS和普通地形数据就能迅速完成这项任务。

但对很多城市地方政府而言,如果按这个规程来,很多土地就永远盖不了房子,而不能用于城市建设,土地就换不成钱,城市就没有开发资金。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中,在利益驱动下,淹没区是最容易被放弃或无视的一道工序。

可是,这却是住在那里的居民生命和生活的第一道防线。城市周围的湿地或湖泊,都有很强的自然水体蓄洪功能。但城市如果发展到这里了,这里留着一个池塘,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在生态和利益的权衡之间,土地财政机制迫使官员们选择了利益。

当然,近年来雨洪频发,另一个原因是气候变迁、全球变暖,而我们的管理并未与之适应。

我国有很多河,几十年来已经没有一滴水,从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周边开发的趋势看,再有水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其实,即便把它复垦或用于城市建设,只要准备得当,并无大碍。但我们国家只要这条河存在,哪怕永远没有水,那个管理它的水利部门就不会撤销。从行政机构的设置上看,有很多人不愿让这条河道消失,因此能够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就这样被一直闲置。

总之,在管理层面,由于各种非技术上的原因,导致能够被用于调整开发的、和水有关的项目,没有被应用;应该规避的,却又没有被规避。而所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被改善的。

1/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