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现代邻里中心”迎来100周年,你有没有邻里生活?

2014-08-29 13:54 来源:市政厅 作者:饶富杰

三、一种更好的表达:邻里生活

基于对作者小区的质性分析,可以有效评估最新的邻里中心规划潮流。理论上,最新的规划潮流(如波特兰2035)似乎紧贴实际。多元化的邻里中心(社区购物+活动广场+学校+核心地铁站),再搭配立体的公共交通,这确实是成熟社区展示出来的优秀品质。然而,在质地上,最新的规划潮流与成熟社区有着显著差异。

首先,成熟社区的邻里中心不仅包含多元的土地利用类别,而且单个土地利用类别亦充满多样性。

以邻里购物设施为例,规划潮流往往简单主张设置现代购物中心(如沃尔玛)。而成熟社区中,往往是由诸多小商贩(许多小贩同时是本地住户)构成的农贸市场。

沃尔玛强调提供标准化的高效购物服务。住户与店员的沟通主要集中在付费环节——甚至无需沟通,直接通过电子自助机付款。农贸市场强调住户自身对食材等商品的理解。不同的商贩带来了千奇百怪的生活体验:从简单的食物烹饪,到与菜场本身无关的闲聊。多元的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知识水平与收入水平的人群在此交流。

再以居住混合为例。规划潮流的思路是,通过兴修老年公寓与不同户型的做法实现不同人群的混合居住。但是,这样的操作手段只是使不同人群之间的空间位置缩短,而相互沟通的壁垒仍旧坚挺。成熟社区在每幢建筑内实现了不同人群的混住与互通。通过市场手段(如租赁、不同楼层以及其他)在同一建筑物内,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其次,成熟社区不仅拥有繁荣的邻里中心,更拥有活跃的社交基质、廊道与斑块。规划潮流往往期望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个中心盘活整个社区。但唯中心论易导致两种恶性结果:在北美,由于人口稀疏,邻里中心的大绿地被无情浪费,每到夜里,便成为流浪汉与犯罪的滋生地。在中国,由于人口稠密,人群一窝蜂压入被规划出来的大广场中,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噪音能量,进而引致激烈冲突。几个月前,就有报道称,温州居民使用高音炮对付广场舞。

在作者的社区里,社交生活与地区感之间细致地渗透。楼上楼下与区里区外都充满人文情怀。正因小区门口的小卖部集聚邻里活动,小区住户有着丰富的交流契机,至少混个眼熟。正因流动摊贩与商业干道的各色商业服务,小区与外界的通畅社交进一步得到强化。一条条商业干道有机联系着富含地区感的小区,最终汇入邻里中心,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活力。白天,邻里中心的活动主要集中于菜场;夜晚,邻里中心的活动主要聚焦在三岔路的小广场。邻里中心非常热闹,却不至陷入爆炸性的拥挤。这样的社区是一个有机体,从基质、廊道、斑块到中心都有活力。住户的能量和谐地分散与聚集。

最后,成熟社区的邻里中心更多地源于对自然秩序的尊重,而规划潮流往往用力过猛。理想中的完美规划,其直接后果是建筑成本的飙升。如是,中低收入者被天然隔离。对此,规划潮流又设计出廉租房作为补充。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廉租房不仅难以有效解决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困难,也不能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尤其是在廉租房被单列的情况下。

此外,完美规划所设定的邻里活动区域往往收效不佳,成功的邻里中心的位置常出人意料。作者所在社区被世纪大道穿过。这条大道几乎是教科书式的规划杰作。它不仅满足了大量汽车的通勤,也设定了宽大的绿色廊道。以上图中绿色长方体区域为例(长度约为300米)。这里不仅有标准化的林荫道,地面全使用大理石地砖,还设置了若干精致的江南园林。但是,这里白天人流稀稀拉拉,夜里相对更为荒凉,尤其当这些江南园林的大门上锁时。

有意思的是,三岔路口的小广场(空地)并非为邻里中心这一目的打造。那放置着内涵不明的后现代雕塑,既没有足够的绿化,也没有居民活动设施。规划的意图本是让居民的娱乐健身活动发生在绿色区域中。可居民选择了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路口空地。规划耗费巨资,却没能将力气使在关键点上。

结语

在现代邻里中心即将迎来100周岁的今天,睿智的城市建设者应当以史为鉴,勇于创新。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邻里生活的理念,并认为它比邻里中心更具优势。

邻里生活的理念是对社区自然发展的回归,突破了现代邻里中心规划体系的一些硬性约束。它强调完整社区在质地上的多元性构建,主张扎实打造社区社交的基质、廊道与斑块,尊重并顺应社区的自然发展。它重视邻里中心的核心作用,但拒绝“唯中心论”。它肯定先进规划技术的运用,但认为规划的最强功能是总结有益的历史经验并形成知识。它预期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倡利用已有的规划知识顺应变化并持续学习,而非利用今天的知识武断且僵化地去挑战未来完全不同的背景设定。

(作者系城市战略规划师)

6/6<123456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