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 ——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2021-08-03 09:50 来源:新华社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进入新发展阶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安蓓30日专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专访内容如下,欢迎分享。

深刻认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

问:如何理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因大量功能和人口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过载、污染严重等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是要限制北京发展,而是立足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推动北京实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需要跳出北京看北京,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加以考量。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经常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建设,优化重组北京功能布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拓新空间。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方利益协调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积极稳妥、分步推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连着一件事做,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问: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哪些成效?

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得到严控。按照“能不增则不增、能少增则少增”的总体要求,严格审批北京市域范围内投资项目,一批原本打算在北京新增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了京外。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过2.3万件。

二是部分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有序疏解。在严格控制增量的同时,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以来,已有20多所北京市属学校、医院向京郊转移,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累计约1000个。

三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推动雄安新区从规划阶段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近两年加快推进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高峰时期有20多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共1.2万人搬入副中心办公。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实施,推进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

四是北京经济结构和人口规模得到调整优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精尖”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不断完善北京人口调控机制,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的目标顺利完成。

进入中央单位和相关地区协同发力关键期

问:下一步如何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答: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中央单位和相关地区协同发力的关键时期,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组织有关方面加强整体研究谋划,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总体思路举措,深入听取在京高校、医院和央企的意见建议,提出相关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具体举措,制定了户籍、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中央预算内投资、住房等激励约束政策。经过近两年时间反复研究论证,构建形成了进一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1+N+X”方案政策体系。

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同时,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体系,激发相关各方疏解内在动力。在政策制定实施中,坚持目标清晰、力度到位、态度坚决,注重提高精准性和含金量,加强制度创新,找准疏解单位和人员关心关切的要害发力,尽量使其疏解后的收益总体上不低于留在北京的收益水平。

近期将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针对率先启动的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和时间表、路线图,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做好疏解项目落地建设的可研、设计、概算等前期工作,依法依规建立疏解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疏解单位的人员思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不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疏解政策的具体支持举措,一单位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完善医保、财税等后续政策。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出台新的疏解政策,不断构建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增强雄安新区对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吸引力。

三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初心使命,推动疏解项目优先向新区启动区疏解,形成规模效应并集聚人气,将启动区打造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雄安新区规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尊重项目建设规律,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速度服从质量。学习借鉴国内外新城新区建设管理理念和经验,研究构建契合新区不同发展阶段、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符合改革方向的体制机制。

四是以疏解为契机支持北京高质量发展。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推进北京中心城区等重点区域内部功能重组,增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能力。制定出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北京市属非首都功能向副中心疏解。

五是建立健全疏解工作推进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建立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分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各有关部门围绕疏解项目落地实施,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京津冀三省市主动加强工作对接,给予全力支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