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了应对原油产量接替不足,大庆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资源转型发展?
韩学键:大庆发展始终坚持依托但不依赖资源。早在1990年开始,我们就谋划发展接续产业,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推动城市长久繁荣。大庆发展之初,油经济一业独大,接续替代产业弱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虽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总量,但长期下去就会难以为继。因此,历届市委都高度重视大庆转型发展,从提出二次创业到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从“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到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这些都是发展思路的不断丰富完善。
二是完善城市形象功能。大庆的转型发展,不仅是经济的转型,也是城市的转型。过去由于重生产轻生活,城市建设跟着石油生产走,导致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形象品质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注重产城一体、融合互动,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实现了矿区向现代都市的转变。
三是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一个城市,只有产业发展多元化,才能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只有城市适宜人居,才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为了让城市更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就必须通过转型发展,打造多元化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记者:不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庆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韩学键:资源型城市从开发建设到实现转型,产业发展大体上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资源开采为主,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第二阶段,资源型产业逐渐衰减,接续产业逐步壮大,二者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第三阶段,接续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
当前,大庆正处于第二阶段,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最为紧迫的时期,进一步则能突破瓶颈、赢得主动,退一步则丧尽机遇、转型无望。
对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大庆发展面临形势,我认为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石油产量比较高,但留给地方加工转化的较少。2013年,原油加工仅为1272.6万吨,占年产量的31.8%。
二是原油产量和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仍然较大。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2%来自石油企业,油价每下降1美元,大庆GDP将减少14亿元左右,市级财政将减收3000万元左右。石油采掘业增加值率比较高,石油产值下降100元,需要其他产业400元产值来弥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还不够稳固。
三是财政总量较大,但地方留成偏低。去年,大庆全口径财政收入1175.9亿元,上缴中央797.2亿元、占67.8%;上缴省级170.5亿元、占14.5%,市级留成仅为208.2亿元、不足18%,上缴省级财政的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达到53.8%。
四是全市投资总量逐年增加,近几年增速都在20%-30%,去年总量达到1527.9亿元。但中直大企业投资呈逐年递减趋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2011年的32%降至23%,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五是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和人口加速集聚,社会保障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目前,大庆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15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320万人、每年增长6-7万人,每年新增5万人需要就业,全市仍有低保、优抚对象等30多万人需要各级政府保障。从支出看,去年全市刚性支出达170亿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收支矛盾明显。
六是全市地下水体破坏问题严重,水位沉降漏斗面积达到3700平方公里,85%的草原不同程度出现退化、沙化、盐碱化,地质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记者:为了应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大庆在转型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韩学键:我们坚持跳出一地一域的思维局限,把大庆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去研究发展定位、去规划战略布局,科学设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线图。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是着力打造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
深入实施“5·10·15”计划。即打造5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建设1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重点产业;发展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目前,已有3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6个产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8个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培育了沃尔沃汽车、忠旺新型铝材、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一批战略龙头项目。
其次是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东移北扩、南进西拓”战略,着力推进庆南、庆北、庆东、庆西新城建设,城市建成区三年新增27.6平方公里,组群组团特色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997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26个,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42公里、农村公路438.5公里,架设桥梁22座。萨尔图机场、武警森林直升机场、铁路大庆西站、公路客运枢纽、大广高速公路、龙凤湿地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市图书馆、奥林匹克公园等文体场馆陆续投用。
第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打牢社会基础。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创新社会治理,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部,构建起“四级”群众和社会工作网络。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将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入托、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延伸。
第四是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安警务体制改革,推行“全警管安全”模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行“区直管社区”体制,将市区29个街道、200个社区整合重组为70个新社区。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并举,将建设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四城联创”列为目标,实施植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大工程”,确保大庆生态系统健康完整。
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决避免引进“三高三低”产业项目,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目前,大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3%,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去年空气质量仅次于三亚和湛江2个沿海城市,居全国内陆城市第1位。
2/2 | < | 1 | 2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