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美、英、日三国的小城镇建设经验

2014-10-24 09:23 来源:《文化产业研究》

二、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经验

英国的城镇化是以乡村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早在17世纪,英国就有1/2的农业人口农闲时从事工业生产。这些乡村工业集中在工业村庄,其发展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

后来,相当一部分工业村庄演化为城镇。英国工业化不是建立在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英国地少人多,曾经是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贵族通过著名的“圈地运动”,以暴力形式强制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

1.小城镇发展史

从15世纪开始,英国毛纺织工业所引发的“圈地运动”,让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从农村释放了大批劳动力。由于毛纺织业适合在村庄生存发展,一批较大的村庄逐渐演变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小城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以新镇规划理论为指导,推动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中心,承担向外输出本地产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相比之下,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作为外迁者的富裕阶层和熟练工人,更愿意选择在自然和人文生态适宜的小城镇定居。利兹、伯明翰和谢菲尔德等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就是利用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成现代工商业重镇,并被及时升格为新城。

2.重视小城镇规划

英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并努力创造条件发挥每个小城镇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英国是最早把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国家,政府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和成效引起世界各国关注。1909年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律。1947年颁布《城乡规划法》,奠定了英国现代规划体系的基础。

3.小城镇合理分担了大城市职能

在大都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市,积极分散人口,克服大都市的各种弊病。在英国,几乎每个中心城市附近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小城镇,尤其是伦敦周边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和伦敦市区交相辉映,组成了大伦敦都市区。

4.城乡居民共居和城市居民郊区化

在小城镇居住成为英国人生活消费的重要选择。伦敦市城区上班人口有40万,而辖区居住人口约4万左右。英国24万多km2国土,6 300多万人口,属于人多地少的农村和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因地理条件不足带来的发展制约瓶颈。

2/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