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上三五好友,挑上一个闲适的下午,在斑驳的法桐树影中走走停停,路过咖啡店闲坐几许,看到青砖飞檐驻足打卡。连日来,被称为“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迅速走红,与以热门景区景点为主的传统旅行方式不同,不少年轻群体选择时间更加自由、行程更加轻松随意的“城市漫步”,穿街走巷,深度体验城市之美。
在各大社交平台,“南京‘城市漫步’”话题的播放量已达上万人次,南京何以成为“城市漫步”热门城市?
城市漫步,解锁旅行新体验
“南京‘城市漫步’结束!感觉随便一条街巷,走起来都很有感觉。”7月18日下午,在南京返回武汉的动车上,来自武汉的游客余彭发布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她与朋友在颐和路、小西湖历史风貌街区、长江路等街巷漫步、打卡的场景。
“我们都觉得,‘城市漫步’是深入感受一座城市魅力很好的方式。”余彭说道,她平时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时间较为自由。这次为期两天半的旅行中,她做了一份十分“随性”的攻略,深入南京数条颇有“韵味”的街巷,走走停停、分外惬意。
不去热门景区景点,而是在街巷内漫无目的地“城市漫步”,这种旅游方式在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旅游人群中蔚然成风。根据主打笔记分享的社交平台“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城市漫步”位列第五。
不仅外地游客青睐,本地市民也对“城市漫步”情有独钟。“早上睡个懒觉,吃个南京地道的鸡汁汤包,再骑车去喵喵街各种拍照打卡,累了在街区喝杯咖啡,步行五分钟到南京眼,看大草坪、长江水、落日江景。”在南京生活了5年的“90后”郑樊如此规划自己的周末“城市漫步”路线,“走走路、看看风景,主打一个悠闲自在”。
走红背后,文化底蕴是内核
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背着背包、拖着行李箱打卡的年轻群体随处可见;在各大社交平台,“南京‘城市漫步’”的线路、攻略数不胜数。“城市漫步”何以在南京走红?走红的前提,是城市有“料”,而这一“料”,正是城市的文化内核。
在南京大学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看来,正如朱自清先生笔下所写,逛南京如同逛“古董铺子”,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于一条条街巷、一处处地名中的人文底蕴,为城市漫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近年来,南京各区也在城市更新中留住文化记忆,打造有“厚度”的景区、街区。小西湖片区在更新中,将城南烟火气融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民宿餐饮等业态;位于碑亭巷的卷烟厂老厂房保留厂区结构,打造为集工业、设计、潮流等元素于一体的南京D9街区;随着世界文学客厅等载体建成开放,南京“文化引力”更上台阶。
在新生代街区中,“城市漫步”也成为一大发力方向。“‘城市漫步’是深入了解一个街区或一座城市的最佳体验方案,社交平台上受欢迎的‘城市漫步’路线基本上都满足了场景、购物、餐饮这三种要素,也就是年轻人口中所说的‘可以出片’‘有网红店可以逛’‘有咖啡店休息放空’。”西城·夜未央总策划、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超直言,作为南京首个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力街区,西城·夜未央集合了年轻人喜爱和追捧的潮流餐饮店、运动场和网红咖啡馆,正式开街后也将推出不同的“城市漫步”路线,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
场景扩容,要出圈更要“留客”
“城市漫步”风靡,为南京文旅市场消费场景及服务内容注入一股惬意的“漫步”之风。
就在上周,南京发布邀请“南京小胖”“飞哥说南京”等数名网络大V,推出南京长江大桥、坐着地铁游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等多个主题“城市漫步”线路。“这一期推广非常棒,更多的外市朋友们能够贴近南京的生活,喜欢上南京。”一位网友留言道。
6月底起,玄武区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寻古觅今探玄武”“艺廊美展访玄武”“品读研学览玄武”“五彩缤纷赏玄武”“视听盛宴醉玄武”等八大主题暑期文商旅消费活动。同时,以达人探店为主要内容的“玄武青年探百店”今年已办至第五季,本季累计安排约300次达人探店,参与活动商家约50家,为市民游客“城市漫步”提供更多选择。
从评事街吃到升州路,逛到隔壁熙南里,再去打卡潮人聚集地——南京万象天地,晚霞快落下时,再去老门东看一眼600余年的明城墙。日前,秦淮区发布“秦淮‘城市漫步’路线”,集中推介了历史、文化、自然三大主题线路。
“‘城市漫步’是文旅融合的体现,也是旅游市场的一种导向。”在南京旅游业协会导游分会秘书长张继峰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需求不满足于跟团游,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目前,更多的是一些博主和读书会在做‘城市漫步’,大部分属于公益行为。”张继峰建议,南京本地的旅行社可以开发小众特色路线,比如通过自驾、城市骑行、“城市漫步”等方式进行游览,做出口碑,增强“城市漫步”品牌含金量,从而吸纳更多流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