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城市更新大会院长论坛:解读共生理念下的城市更新

2023-12-14 09:58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记者 叶莺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在“共生·共享·共为——2023澎湃城市更新大会”表示,共生的更高层次理解是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具有意义的新体系。

12月12日,“共生·共享·共为——2023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李翔宁,华建集团华东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鸣,结合各自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讨了融入共生理念下的城市更新。

640 (1).png

多维度理解共生理念

张杰首先指出,现在社会上对于共生的提法非常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内涵非常丰富,既可以指建筑的新与旧,也可以说是建筑文化和更广泛文化的中西共生;可以理解为人和自然环境的共生,也可以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为城乡的共生。但是,在如今城市更新系统下,无论是硬件介入城市环境还是变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生的更高层次理解是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具有意义的新体系。这个新体系所体现的共生不仅仅是你也活着、我也活着,而是大家将有一个怎样的新活法。

李翔宁也表示,共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解读,而城市更新必然是新和旧之间的共生。其中之一是城市和乡村的共生。中国的城市化率越来越高,但乡村始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无法忘却的存在。其次则是人和自然的共生,在城市的环境当中如何和各种生物的生命形式共生。从新旧建筑的共生到城乡的共生,再到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更新的概念在不断拓展、不断延伸。

牛斌则将共生的含义定义为如何把所有人生活的环境从家庭到社区、到街区、到城市,甚至在更大的范围里面组合起来,使得它形成一个新的系统、新的生态。比如在十年前在很多大型的核心区TOD建设中,大家习惯进行单地块的发展。而这些年则越来越多地变成区域的发展——将这个区域里的交通系统、市政系统、配套系统等跟人的所有行为习惯结合,打造出一个适合人生活、工作、休闲的区域,那么它就形成了共生。

吴鸣则从设计的角度提出,当前的城市更新要跳出设计的思维,并把城市更新看作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他提出一个观点叫做“一体化思维来解决城市更新”,按照投资、运营逻辑,前置出相应的方案,然后通过设计优化实施相应的方案,打造相应的场景,再到下端做相应的工程EPC,在项目中参与相应的运营。如果仅是站在设计的角度上,城市更新将在大的体系中难以生存。城市更新将倒逼设计行业有更多的共生考虑。

吃透产业链打造城市更新

在谈到各自的城市更新实践案例时,李翔宁非常看好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打造的众多口袋公园以及15分钟生活圈概念。他认为,城市更新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说没有那么激进,但在整个更新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真正关心市民和区域内使用者对这个空间的需求。城市更新的人性化,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主流。

牛斌则思考不要将城市更新看作单一的一个项目,而是一类项目。这一类项目里面会有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看似散点、独立的问题,如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在城市的各个段落都会存在。城市更新需要将这些问题作为一类问题思考并寻找若干解决方案。他表示在实际操作城市更新时,可以由一家比较综合性的设计院来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业主方梳理所有片区里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个系统的搭建,拆解需求,落实到各个地块里面去。特别是在城市更新进行时,可以引入“脊柱植入”的概念。当下可做的部分是脊柱部分。随着迭代过程中更新地块产生新的要求,再搭建新的系统,植入新的脊柱,做到总控。

而吴鸣也为城市指出了更新中的明显痛点。他认为城市更新必须能够尽量多地覆盖产业链。从策划到设计、相应的施工建设,包括后期的招商、运营维护,将这条产业链吃透,这就需要设计院也有相应的招商团队、投资团队,需要一体化拉通产业链来发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从社会层次,再到社会运作的模式、体系、制度,还有技术创新的全面共生。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有温度的社区与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