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12年后的今天,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拉开序幕。一场跨越12年的重逢,目睹了沈阳在规划引领下的涅槃新生,也见证了全国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从政策解读到技术分享、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规划年会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回应行业关切。作为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首次召开的规划建设领域的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本届规划年会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行业使命。
8月30日上午,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开幕式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行。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全国副省级及省会城市行业主管部门、辽宁省及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莅临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师们齐聚沈阳,共赴一场规划盛会,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深度融合,展开充分交流与思想碰撞。
开幕式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发表讲话。
秦海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秦海翔受倪虹部长委托,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届规划年会举办于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之际,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对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二是勇担使命任务,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三是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我们要主动顺应新阶段城市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秦海翔表示,现行的一些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在城市快速扩张时期形成的,已不适应存量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要围绕城市发展“两个转向”的重大阶段性变化,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设计改革,积极研究构建一套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制度体系。在规划方式创新上,要坚持体检先行,建立“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闭环工作机制,提升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在规划技术创新上,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应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赋能城市规划设计。
最后,秦海翔希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继续搭建好平台,把最前沿的理论、最鲜活的实践带到年会上来,深入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水平。
张 兵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张兵受关志鸥部长的委派参加这次会议,他代表自然资源部向规划年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自然资源部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推动多规合一,遏制城市盲目扩张,“大城市病”得到明显缓解。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建立,全国、省、市、县级总体规划全面批复,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自然资源部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自然资源工作、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尤其加强司局融合、部局融合、部门融合和部省融合,持续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八项工作。
张兵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当前城镇化率已达67%,城市工作面临新阶段、新任务,必须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张兵表示,要继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使之贯穿从中央层面到省、市、县、乡镇的空间数字治理,用“一张图”“一套数”“一张表”共同管理好自然资源和国土开发保护利用,同时,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创新,深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改革。要指导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将各部门合理的用地和空间需求衔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更加科学地配置空间资源,更高效率做好要素保障。
最后,张兵呼吁规划同仁加强学习、团结协作,坚持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共同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杨保军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与会者表示欢迎。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成为我国规划及相关领域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重要学术活动。这里既是规划同仁智慧碰撞的“传统主场”,也是跨界交流、集思广益、寻求合作的“新生序章”。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的重心和城市工作的方法等均提出了转型要求。城市规划工作不再只是专业部门的“拿手戏”,而是全社会协力合作的“共答题”。杨保军提出新时期规划工作的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价值之问,即规划如何体现“人民城市”初心,统筹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多元目标,提升人民满意度;二是作为之问,即面对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安全底线等任务,规划如何实现“实施赋能”;三是融合之问,即现有体制机制下,如何用好规划平台推动多部门协同、多任务协调、多专业协作、多目标实现。
本届规划年会主题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杨保军强调,规划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节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推进,全国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应深入研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规划新作为,探讨规划转型的新路径,推动进一步深化规划改革。
会议为期三天,将通过广泛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推动行业进步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吕志成 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吕志成代表沈阳市对与会者赴沈阳参加规划年会表示欢迎,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沈阳如何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
拥有7200多年文化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沈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定位从重工业城市逐步提升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凸显了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沈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嘱托,坚持用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未来,系统推进产业、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方面:做优产业空间,强化核心功能布局;重塑创新生态,助力产创深度融合;释放链群效应,壮大新质产业集群;强化数智赋能,驱动产业蝶变升级;焕新传统商圈,释放消费市场潜力。
推动城市发展与转型方面:着力优化城市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空间规划引导,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对外开放前沿;解锁大城善治密码,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赓续千年古城文脉,守护城市精神内核。
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方面: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激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磅礴力量;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全要素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服务近在咫尺、便利触手可及;深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当前,沈阳正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握“五个转变、五个更加”的重要原则,奋力书写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沈阳答卷”。
主持人: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全体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他感谢住建部对学会以及全国规划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和厚爱,感谢自然资源部对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学会工作的肯定。
全体大会主旨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张文忠副理事长、何兴华副理事长、尹稚副监事长主持。
从左至右:张文忠、何兴华、尹稚
全体大会邀请了来自经济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作题为《地方“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五个面向”和“五个方法”》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作题为《城市更新代际演进和实践探索》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孙一民作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明营建”之路》的主旨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小黎作题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治理与价值再生》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龙瀛作题为《城市人工智能及其规划应用机遇》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凯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规划作为》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周岚作题为《用规划的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江苏空间规划实践为例》的主旨报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浚作题为《从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到支撑高质量发展--北京总规之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详细规划改革》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作题为《城市的文明价值 规划的未来作为》的主旨报告。
大会报告人(以发言先后为序)
本届规划年会在“荣誉时刻”环节,颁发了2024-2025 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2023 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科技奖、2023 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创新科技奖、2024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在“成果发布”部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2024)》。
段 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公园城市指数致力于公园城市经验提炼和理念推广,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自主创新的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学术成果和公共技术产品,可对每座城市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城市自身的长项和短板。指数构建的“1-5-15”的框架体系,高度契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涵盖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本届规划年会着力转换会风,首次将平行论坛挪至会议首日,并特别注重青年学者的担当与参与。让学术回归学术,致力于打造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学术创新、引领规划融合的高质量专业平台。会议期间,展出了第十一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优胜团队作品,安排了232篇专业论文宣讲和437篇论文墙报展示,集中展示规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