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7个省会(首府)城市国土空间总规出炉,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随着2月13日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发布,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不含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批复。未来10年,省会(首府)城市规模、定位已经明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蓝图基本明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
这就意味着,国土空间规划将在国家政策统筹中发挥基础作用。在陆续批复的各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中央已给予了各省会(首府)城市应有的角色和定位。这代表着各个城市将要发挥的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更预示着接下来,国家资源将向哪些地方倾斜,政策将更突出哪些导向。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批复中对不同类型的中心城市进行了明确分类,这体现出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度思考和战略部署。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引擎,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家:不同类型的“中心城市”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梳理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
在批复中,省会城市广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被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有:杭州、南京。
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有: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兰州。
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有:郑州、太原,武汉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贵阳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银川、西宁。
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长春、哈尔滨。
呼和浩特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福州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此外,还有流域的中心城市,比如:长沙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南昌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省会城市在支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沈阳的定位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昆明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引擎,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区域和流域发展中,中心城市将依托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协同升级,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同时,中心城市还将通过其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为周边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支撑。在对外开放中,中心城市将成为国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和要素汇聚,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多数省会城市被赋予所在地区的科创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批复中,三个省会城市被确定为区域经济中心,其中成都和西安被确定为西部经济中心,武汉被确定为中部经济中心。
四个城市被确定为所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分别是杭州、南京、沈阳、长沙。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广州、西安、武汉、杭州、成都、沈阳、郑州、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海口。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拉萨、长春、长沙、合肥、济南、福州、太原、兰州、银川、西宁、南昌、石家庄、贵阳、呼和浩特、南宁。
除此以外,广州还被确定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西安被确定为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
同时,在批复中,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省会(首府)城市有:武汉、西安、拉萨、银川、郑州、长春、哈尔滨、昆明、长沙、太原、福州、呼和浩特、南昌、海口、济南、杭州、成都、广州、南京、沈阳。
多数省会城市被赋予所在地区的科创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
比如,批复明确成都核心功能定位除了西部经济中心,还包括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武汉则要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西安要发挥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哈尔滨要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向北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在数字经济方面有两个城市被赋予重大使命,其中杭州被确定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贵阳被确定为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基地。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成都、广州、郑州排前三
根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本轮规划落实加快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本轮规划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据了解,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镇和各类开发区等。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设置扩展倍数、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可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防止城镇无序蔓延、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梳理,在省会(首府)城市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前三名排序为:成都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广州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内。郑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4.69平方千米以内。
杭州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沈阳和南京分别控制在1577.51和1492.53平方千米以内。
对此,朱克力表示,成都、广州、郑州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并非偶然。这些城市作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人口规模庞大、产业发展迅速,需要更大的城镇开发边界来承载这些发展要素。当然,需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实现城镇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省会城市如何参与区域协调?
省会城市如何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批复中也有明确。记者梳理发现,省会城市与都市圈、城市群的区域协调成为重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区域也是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自由贸易协定的排头兵,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周边省会城市要考虑如何深化与上述区域对接、合作,同时引领、辐射所在区域城市群发展。
以广州为例,批复提出,广州建设南沙新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与香港、澳门协同发展,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化与佛山、清远一体化发展,加强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以贵阳为例,批复要求,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巩固提升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贵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以合肥为例,批复要求,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对于福州,批复要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福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对此,朱克力表示,国务院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对省会城市提出更为具体且深入的要求。省会城市不仅要积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还要求必须具备更强的区域协同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以便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寻求合作与发展。同时,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内的“领头羊”,需要带动周边城市群共同发展,要在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完善交通网络、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从而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