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夏宗玕是中学和大学的同学,我们同岁,她因为转学,比我低一班,在校时我们并不熟悉。初中时,她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调皮;高中时,只知道她是篮球健将,几乎没有交谈过。真正熟悉并成为知己是在彼此工作之后。我们之间,在工作时我称她夏院长,私人相处我们直呼其名,同学之间没有客套。现在逝者为大在此我称她为老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和吴良镛先生来天津开会,晚上我去看望他们。在汇报工作和互相交谈中,在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知上与二位得到了共识和共鸣,从此与她开始共事。
她待人真诚宽厚无私,城市规划学术知识全面,领导工作能力强,性格活泼,思路广,明事理,能诗能文,多才多艺,我想其他和她长期一起工作的同志应该比我知道的更多。在工作中和生活上,从她的学术水平和待人接物中,我们互相熟悉,成为了知己,彼此无话不说。
在学术和业务上,作为规划学会的副主委和秘书长,在各省市的规划界人脉广,声望高。我和她一起在各省市参加学术活动及各省市的规划评审会中,由于她的影响,我认识了很多规划界的专家朋友,使我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扩展了学术活动和业务范围,这使我受益匪浅,因此我非常感谢她,尊重她。
我常和老夏讨论,我每次参加学术会议和参加市内外的规划评审会,都能接受到专业教育并提高自己。例如:每当参加规划评审会时,各被评审的规划单位,他们面对的是我们这些评审的“考官”或“顾问”,而我却认为每参加一次评审会,我也好像在面对一次考试,我不知会面对什么“试题”,必要时我必须提前做些案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我们的规划事业服务。日积月累就是我在城市规划学术和业务上实践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在生活上,我也得到了她的许多帮助,八十年代末期,在两次学术活动中,我犯了胃病,多亏了 “二夏”即夏丽卿和夏宗玕的帮助。特别是在咸阳,老夏知道我病了,就把我从别的房间调到她的房间由她来照顾我。这使我很感动和亲切。在繁忙的各省市的规划评审会期间,会期相连,我来不及回津,就住在老夏家。她对我无比关怀,像对待其兄弟姐妹一般,吃住交通都由她解决。
她的爱心惠及她的亲人和他人。她曾不辞辛苦的每天用紫米、菜、蛋等磨成糊状喂食给老马,把在疗养院中只给鼻饲牛奶等死的老马抢救了回来,使老马又回到家中多活了好几年。她对她家的保姆一家更是倾其所有的帮助,这使我对她的人品非常敬重。
现在我与她已是天地相隔,我极其后悔的是在她的长期病痛中,我没有去看望过她只是给她的子女打过问候的电话。其实即使她不认识我了但我会认识她,想念她啊!在去年的深圳会议期间,张菁和我曾商议回京后一定同去看望她。可现在却再也看不到她了。这也许是我今生无法弥补的最大的后悔和遗憾!
祈愿老夏和老马牵手在极乐世界里,从此再无病痛与烦恼,共享清静的欢乐与幸福!
我的老同学好朋友夏宗玕安息!
冯容于戊戌仲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