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东南大学开了一次建筑、规划、景观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针对城乡规划学科未来的发展,我在会上提出3项改革的建议,经会议认真讨论并获得规划学科广大教师的认可后,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应该说这是应对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环境变化、行业转型和学科发展等压力下迈出的艰难一步。
2025-04-03 16:50
本文探究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度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规划的全周期,在改造的前期摸排走访、组织编制方案、方案公示、实地施工、综合评估五个阶段分别提出阶段性建议,为后续提高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度以及满意度,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参考。
2025-04-03 15:07
本研究指出,现有相关研究在研究领域的扩展、文献材料的发掘,以及研究方法的深化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应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城市规划知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
2025-04-03 14:26
论文在总结策展在艺术史与建筑和城市理论发展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存量规划时代城市主题策展的关键内容。结合首届京津双城影像展的全过程回顾,提出当代城市专题策展的完整路径,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线上同步全景影像展及展览后评价工作进行阐释。
2025-04-01 14:33
2025年2月17日,海淀区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在海淀区政府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晓冬以《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演讲。
2025-03-31 10:49
2025年3月21日,《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原建设部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副理事长陈为帮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特此分享。
2025-03-31 10:36
2025年3月21日,《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特此分享。
2025-03-31 09:22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周干峙文集》正式出版。原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为本书作序。特此分享。
2025-03-25 08:51
从我国古代都城行政管理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明清时期北京五城行政制度逐步成型并具备了明确的行政区域和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一情况来看,中国古代城市行政具有城乡合治、城市与地方区域发展同步同构的重要特征。
2025-03-21 16:23
消费是连续多年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提振消费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2022年,“小红闲”一词悄然走红,成为新一代“引流”利器,也是当下集聚人气、激活区域、促进消费的不二法宝。上海在创新消费场景的实践中与“Z世代”新消费群体偏好融合,打造了一批 “小红闲”消费新标杆。
2025-03-19 09:21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总书记为何关注这个少数民族村寨,行程之中释放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2025-03-18 15:41
本文以昌平三角地公园改造为样本,探讨了城市更新中文化基因传承的创新路径。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通过集体记忆唤醒与场所精神重构,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生命力。
2025-03-18 14:13
如何在提升“面子”的同时,也让“里子”更加扎实?记者在北京调研发现,近年来城市管理愈加精细,背街小巷综合治理连续多年成为全市狠抓落实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北京在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同时,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着力解决百姓烦心小事……北京绣花功夫织补“里子”的思路和行动,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了启示。
2025-03-18 13:56
本文从探索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新模式入手,研究遗存从散点保护到网络化保护的更新路径,并以成华东郊记忆功能区为实践案例,进一步阐述工业遗存网络化的保护方式;并明确了“构建网络化体系-改造关键节点-精选线性空间-串联全域”的保护路线,致力于重塑片区的经济价值、产业结构、文化魅力等,提升城市内涵与场景体验。
2025-03-18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