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规话名城|鞠德东:我和抚州名城的故事

2022-11-25 09:1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个春秋。

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40年来,一大批千年名城的守护者,秉承情怀与责任,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探索出了众多原创性、全局性、可复制、可分享的名城保护实践经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值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规话名城”专栏,该专栏为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发起的征集文章,讲述学委会委员们守住变化中“不变”的文化根脉的故事。

作者 | 鞠德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

2020年,江西省抚州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1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抚州人民非常高兴,作为一个参与抚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多年的参与者,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一个重要的契机:调整“棚改”思路的方向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去抚州,已经将近十年了。那是在2013年9月初,当时中规院上海分院正在承担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时任中规院总规划师的杨保军到抚州市进行现场调研和工作指导,地方领导让杨总帮着看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杨总看后,觉得当时规划设计单位做的规划设计方案有问题,尤其是现有方案对历史文化保护方面考虑的很不够,完全是一个“大拆大建”的方案,是一种拆除现有建筑开发房地产的思路,既破坏了场地的肌理,又阻断了城市的文脉。杨总提出应该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于是他当场给我打电话,让名城所来帮助地方研究一下这个地段该如何做,这个地段就是现在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几次重要的调研:促成地方逐步形成共识

2013年9月13日,我来到了抚州,对文昌里街区现场进行了踏勘。当时的感受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宽阔的抚河之滨,街区伴水而生,有布局严整、雕刻精美的玉隆万寿宫,有特色鲜明的天主教堂,更为难得的是有数十条风貌完整的历史街巷,街区北部还有诸多保存比较完好的民居大院。除了建筑遗存外,自然水系和环境也独具特色,南有戴湖北有杨家塘等水面,这些水面和周围的河湖水系连为一体,是抚州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也形成了街区内恬静、怡人的聚落景观。在现场,我和带着我调研的杨队长(好像是考古队的)提出,一定要按照街区保护的要求来开展文昌里的设计,扭转原来的思路。

在初次现场踏勘后,我们和地方就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细致沟通,2013年12月3日,我陪同名城所张广汉老总再次来到抚州。张总是抚州人,对文昌里的工作非常关心,也十分愿意为家乡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当时负责接待我们调研的是市政协廖建辉副主席等人。在看现场的时候,我发现,地方各个部门的领导对文昌里街区未来的发展思路还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有一定冲突的。比如,大家对保护其中的文物和一些典型的大院还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一些整体格局保存较好但是风貌质量不那么突出的地段、街巷和建筑就产生了分歧,对未来可以开发建设的区域的功能和建筑风格也有不同的认识。甚至有的人还觉得除了文物和重要的建筑,其他的都可以拆掉进行开发。但是我和廖建辉副主席等坚持认为,文昌里街区是抚州一处非常重要的历史遗存,其整体格局比较完整,价值较高,应当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利用,这一点获得了汪华辉局长等的支持。但是,也有一些领导持不同意见,怎么办,需要找机会做些解释的工作。也需要找机会向更高层次的领导来“推介”文昌里街区。

在2014年3月12日,项目组在开展项目启动会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巧合的机会。就在我们踏勘文昌里街区的那天晚上,我和廖建辉、汪华辉等热烈讨论文昌里街区的认识和规划设想的时候,廖主席觉得我们的想法很好,正好得知时任江西省副省长李炳军正好到抚州调研,就在旁边的房间。廖主席提出,要我把这些想法插空过去和李炳军副省长说上几句,听听他的意见。于是,我们就“冒昧”的去找了李副省长,把我们对文昌里街区的认识和对抚州城市的重要性给他做了汇报,并且提出,这个是街区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标准的,并且是有条件申请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而且将来抚州依托文昌里街区是有条件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我还记得,本来我们想过去说几句,但是后来因为李副省长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同我们的想法,一直站在那里交流了十几分钟。最后,他还特别交待和他在一起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定要按照保护的思路和要求来对待文昌里街区。这样,就在市委市政府层面初步形成了共识,明确了大的方向。

一个重要的思路:从整体性视角融合保护和发展

工作的大方向确定了,下面就是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当时我们的考虑是希望至少两个方向需要坚持,一是要从城市整体层面来认识文昌里街区,要从空间上、功能上、价值上思考文昌里街区和城市关系,从功能、交通、景观、文旅方面进行联动,不仅要保护好文昌里街区,还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带动老城地区,成为抚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触媒”;二是确定规划要做什么工作内容的时候,我们提出来要将街区保护规划和街区的城市设计同步编制。当时主要的考虑是,对一般街区保护规划而言,更多的是聚焦在研究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和展示利用等内容。但是在如何发挥街区在城市中的作用、如何加强街区和周边地区的联动以及街区未来的功能、风貌、公共空间场所营造方面,传统的街区保护规划还难以有效指导,所以,我特别希望在文昌里街区做个探索,通过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方式,解决好保护和发展问题。总而言之,希望未来的文昌里街区不仅发挥“区域联动”的作用,还要很好的突出“保用结合”的思路。同时,所里组建了工作团队,确定由张广汉老总作为技术主管,成立包括名城所杨涛、钱川、陶诗琦、王川等和水务院祁祖尧等同事在内的联合工作组,紧锣密鼓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个重要的机制:实施工作中的技术总协调和多团队合作

2016年,规划编制进入成果阶段,对地方而言,马上面临的就是如何落地实施的事情。通过一年多的工作,甲方和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文昌里街区管委会希望我们能在规划之后继续进行技术服务,开展落地实施工作。借鉴我院玉树、北川等地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我觉得文昌里街区实施工作也应该建立一个技术总协调的工作机制,需要有一家单位进行技术统筹,多家团队各自开展工程设计。这个工作设想提出来以后,获得了文昌里管委会的高度认可。

于是,后续实施工作建立了由中规院作为技术总协调单位,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土人景观、江西省考古所等几家单位在内的多家团队,共同开展一期工程的建筑、景观设计工作。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北川、玉树,还是我们文昌里街区的实施工作,都和当下大家讨论的“总规划师”制度比较接近,发挥了规划技术统筹的作用,不仅保证了规划理念的一以贯之,也有效加强了实施落地中的专业协同问题,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程和效果。

期间,围绕文昌里街区的活化利用,陆续有文旅团队进入,业态招商工作不断展开,针对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冲突也不时出现,然后再协调解决达成共识。我还记得,为了准备文旅大会以及汤显祖逝世600周年的相关活动,策划团队要将杨家塘及其周围的民居、大院进行较大的改动以适应活动要求。但是,我们项目组坚决不同意,因为保护是基础,利用是手段和目标,各类利用活动的“底线”是不能破坏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削足适履”。最后,我们和策划团队就活动需求进行了细致对接、反复讨论,最后逐步达成共识。

一个重要的理念:小规模、渐进式实施落地

渐进式保护更新是街区保护的重要理念,但是在很多地方都难以实施,一方面是实施主体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实施渐进式保护确实对实施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且不容易看到成绩,文昌里街区实施工作也是如此。最初,有些部门希望街区实施工作能全面推开,想要尽快看到成效。我们提出,还是要一步步来,要按照“小规模、渐进式”的理念,逐步开展工作。可以先开展一些急需保护修缮的建筑和街巷的工作,也可以结合一些重点地段先开展试点和探索,摸索实施经验,然后逐步推开。最初,实施部门并不情愿,后来也逐步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在同意先开展一部分工作后,关于在哪里先启动,选择哪些点位又成了焦点。通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首先开展横街、汤翁故里、滨河景观等设计和实施工作。

经过5年多的实施工作,一些保护修缮工作陆续完成,后续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总体而言,文昌里街区保护实施工作还是较好地符合了当初的设想。我也有好几年没有到现场去看过了,希望有机会能再去调研一下,再总结一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期间,文昌里街区顺利通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评选,依托文昌里街区,抚州市也成功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文昌里街区保护实施工程入选了住建部科技委保护传承专委会示范案例集,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保护传承创新奖。

今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四十周年,是抚州进入名城大家庭一周年,借此机会,对文昌里街区保护及实施工作做些回顾,感慨时间飞逝,一晃十年。某种意义上讲,文昌里街区保护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希望文昌里持续提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成为一个有活力、有魅力,富有烟火气的特色街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