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聚焦“城”与“疏” 城市发展活力与居民获得感双提升

2023-05-24 10: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记者 王薇 刘洋 李佳

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

——习近平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不放松,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严控增量、疏解存量。大量疏解出来的空间,一方面用来满足中央政务服务、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另一方面用来满足老百姓的生活服务配套需求。“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步入新阶段。以提促疏、以提促治的新一轮专项行动正在稳步推进,行动更加注重首都功能、人居环境、城市品质和群众获得感的提升。

非首都功能疏解

为“高精尖”经济发展创造空间

到东城区的咏园,沉浸式体验“好玩的”非遗;到京西的石景山首钢园,打卡六工汇、首钢滑雪大跳台,还能有机会和中国科幻大会来一次“神秘”的亲密接触;到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领略一家家正在崛起的元宇宙、5G数控及云计算等行业领军企业的风采,还有金隅智造工场、郎园Vintage文化创意产业园……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民发现身边一座座老厂房正在悄然华丽转身,传统工业的记忆与迭代“入驻”的高精尖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这里交融相汇,功能重组让北京城持续迸发出发展新活力。

在北京,提到老工业厂区的华丽转身,首钢一定是标志性的案例。上世纪,首钢因钢铁产业而全国闻名;新世纪的当下,一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让华丽转身后的新首钢再次全国闻名、世界闻名。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曾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缩影,其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在改善北京生态环境,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推动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首钢转型势在必行。2010年底,首钢老厂区在完成最后一炉钢的历史使命之后,率先结合冬奥组委办公场地和冬奥会比赛项目训练场地进行了转型。冬奥元素让首钢焕然一新。首钢滑雪大跳台、西十筒仓等一大批奥运设施和文化景观成为最亮眼的冬奥遗产。随后,利用工业遗存改造的展馆和会议室,让连续举办的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国际性展会融汇了工业风和现代风。文化、科技、时尚、体育、消费等要素和场景陆续在首钢园落地。

2022年末,在北京市文旅局公布的2022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中,首钢园新首钢大桥、瞭仓沉浸式数字艺术中心、六工汇、全民畅读艺术书店(首钢园店)、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5个网红打卡地成功入选2022新晋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

首钢园区的未来还将有怎样的精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接下来,首钢园区将加快航天、科幻、金融等高端产业聚集,打造科幻之城。借助“钢铁硬空间”,打造消费新场景,燃起首钢“烟火气”。

在今年初进行的“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节目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17年以来,本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3家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六区外布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效果。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精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走进广渠路与双桥东路交汇处的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透过园区里由各种管线和卧式奶仓改造的雕塑小品,可以看到1982年双桥乳品厂(即三元食品乳品一厂)的影子。这里是北京市朝阳区老厂房“腾笼换鸟”拓展城市文化空间的代表项目之一。目前,园区入驻企业的业态涉及元宇宙、软件开发、5G数控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和新媒体内容传播等,聚集了鲸世科技、观正文化、天娱数科、特斯联科技等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的行业领军型企业。

距离E9区创新工场近40公里外的海淀区,也有一座“工场”——金隅智造工场,在这里天坛家具厂原有的生产车间经过拆除、加固、焕新后,旧貌换新颜,工场内同样聚集着一批创新创业发展前景无限的科技研发企业,大型金属构建增材制造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煜鼎增材、极速3D打印企业清锋科技、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旷视科技、云知声……据了解,该园区已实现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在内的200多家科技企业、5000多位科技人才的聚集,并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块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

“2021年,园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改造升级后相比较原传统家具制造业,单位产值提升了近10倍。”金隅智造工场总经理叶菲对园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腾退空间巧利用

一批社区商业综合体快速建成

北京市疏解出来的空间,在满足中央政务服务、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之外,还有一部分用于满足老百姓生活服务的配套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这些改变,一一被市民记在了心里。

随着“疏整促”工作的推进,以菜篮子、米袋子为主的农贸市场迎来调整转型的浪潮。按照疏促结合的原则,东城区天泽祥等一批社区菜市场实现了原地升级改造;利用功能疏解的腾退空间,西城区金瀛便民超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的纪菜园生鲜超市等一批社区商业综合体也快速建成,加快补足城市商业便民服务短板,增强服务社区能力。

截至目前,北京市商务局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收录的全市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1万个,从供给、消费、便利性等维度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指导各区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持续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新建、改造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40个,全市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29个,引导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改造提升136个农村便民店,指导新增20处地铁便民服务设施。

5月20日,北青报记者走进位于西城区西四北大街101号的金瀛便民超市,每天清晨7点半到9点半是这个菜场最热闹的时候,周围的居民拖着小推车、拎着购物袋走进这里,逛菜摊、问菜价,熟悉的邻居们在摊位前一边挑选果蔬,一边聊着天,城市的烟火气在这里热腾腾地升起。很多西四地区的老街坊都还记得,6年前,这座二层小楼曾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市场“广云顺达”。在2017年疏整促政策实施下,当年金瀛便民服务中心重新装修开业,除了销售果蔬、肉蛋奶、海鲜,还增加了修鞋、裁缝、家电维修等小修小补业态,并引入小物超市、理发、宠物用品、日常小家具销售等商户,服务周边市民;今年1月初,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的纪菜园生鲜超市开业。这里曾经是“服装城”,经过疏解腾退,成了周边3200多户居民的便民商业综合体。中关村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衡东说:“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便民商业综合体,符合居民对基础生活设施的期待,也符合我们不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的初心。”

车往哪儿停?居民休闲活动往哪里去?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六合园南老旧小区便民综合体”的成长,见证了城市更新中本市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5月18日下午,“六合园南老旧小区便民综合体”一层老街坊议事厅内,十几位社区老人正在参加一场义诊活动。紧邻议事厅,既有小餐馆,也有按摩室、棋牌室,社区老街坊消磨一下午不是什么难事儿。鲁谷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卢健介绍,六合园南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停车、活动都是难题,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2019年,六合园南社区小区正式列为石景山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并且引入社会资本愿景集团参与,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2020年7月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闲置空地上建起了集立体停车、屋顶广场、老年餐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六合园南老旧小区便民综合体”。2021年6月,综合体建成投用。经过近两年的运营,综合体的功能根据老百姓的需求不断进行着优化,越来越受到居民的认可。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在2023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伴随消费升级,便民商业不仅要承载基础消费,还要承接起品质消费。2023年,北京将加快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评促建、试点带动、政策牵引、建补结合,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