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黄奇帆:幸福生活是城市核心竞争力

2023-06-13 09:44 来源:瞭望

文 | 黄奇帆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空间载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神圣使命。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和结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之一,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中提到,“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城市,孕育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城市的形成,分工得以深化、交易得以扩大、市场得以形成;反过来,市场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城市功能的持续升级。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史见证了这个历史过程。如今的城市,已经是一个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高度集聚,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交汇的复杂系统,是人类社会配置资源、创造财富的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

城市,是人类创新活动最为集中的载体。在城市,随着人口的集聚和交往的扩大,人们分散化的知识得到了更好的交流、分享、应用和传承,人们互相学习、互相碰撞,各种奇思妙想就此产生,这是边际报酬递增规律最为直接的体现。从工业革命以来,绝大部分重大发明都是在城市里产生的。人类的文化艺术活动也随着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而更加繁荣。

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

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大幅跃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一路增长到2022年的65.2%。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几千年以来长期延续的城乡二元结构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即由过去以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真正转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城市文明、市民社会在中国将正式进入发育定型、日益成熟的新阶段。中国长期以来以农耕文明为底色的社会文化将逐步被城市文明、市民社会所塑造、改变甚至替代。

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1978年,中国的城市仅有193座,到2021年大大小小的城市加起来已经达到692座,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增长到2021年的62420.53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大城市有84座,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14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7座。2022年,GDP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已有24个。

四十多年来,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成片低矮的棚户区到如今的高楼林立,据统计,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由1978年6.7平方米跃升到如今超过41平方米。2021年城市自来水普及率99.38%、燃气普及率98.04%、污水处理率97.89%,而这三个数字在1978年时尚没有统计,到1991年虽有统计,也才分别是54.8%、23.7%和14.86%。目前,全世界将近一半的摩天大楼位于中国的大城市。中国城市已经建成道路532476公里,轨道交通8571.43公里,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有249个城市拥有定期通航的民航机场,吞吐量过千万人次的城市已经达到38个。

世界城市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作为金融、科技和人才最为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战场。

当今世界城市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背后的逻辑则是经济交往方式、生产方式在发生变化。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文明开始兴起,海洋运输也在全球运输版图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海运的兴起和繁荣则孕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港,如英国的利物浦港、曼彻斯特港,荷兰的鹿特丹港,德国的汉堡港以及新加坡港、中国香港等等,这些海港的繁荣又带动所在城市的兴盛。这些地方因海而兴、依港而生,以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商流的逐步汇聚,演化成港产城一体、商贾云集、人才荟萃的海港城市。如今各大洲沿海城市群几乎都是因海而兴的产物。

然而,自“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以来,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中欧班列的开通和运行,在海运体系之外形成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运输新通道,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际陆运规则的加速完善。如果说海洋运输的本质是将世界五大洲连接起来,并不能直接改变五大洲内部的运输方式,而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实质是将亚欧大陆内部的运输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与海洋运输方式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全球运输版图。如果说过去哪个城市沿海、拥有港口,哪个城市就是开放前沿,拥有巨大的开放优势。如今,跨国班列的开行也让沿线内地城市有机会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了可以联通世界的陆港这一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一些重要枢纽城市如重庆、西安、郑州等地将因陆港的物流汇聚功能带来更多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兴起和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跟进落户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兴旺和人口集聚,城市经济加快繁荣,形成新的陆港城市。

让居民生活幸福就是城市竞争力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据、知识和各种创新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格局变化背后的经济交往方式、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在2010至2019年间,跨境数据流动以每年45%的惊人速度增长,从大约45Tbps增长到1500Tbps,2021年几乎达到了3000Tbps。数据、服务、知识产权和留学生成为全球流动的主力军。这一背景下,一方面,过去依靠货物贸易汇集形成的海港城市、陆港城市需要迭代升级,要大力发展基于数据传输、知识交流和专业服务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另一方面,即使那些不靠海港,也不靠陆港,但有着重要空港和数据港的城市,正凭着便利的空中交通、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而获得巨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在工业经济时代,只要有资本、机器、大工厂,一座城市就可以在机器轰鸣声中慢慢扩张逐步成长。

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和算力成为至关重要的要素,而这些归根到底是人才。吸引人才,除了要宜业外,更要宜居,这就对城市创业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完善、智慧韧性的城市往往更容易吸引到各类新经济企业,也更容易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弄潮儿。

按照这一逻辑,一座城市如果让居民感觉到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恰恰是数字经济时代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