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规划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关键技术

2023-11-08 10:5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是规划领域首个专享的社会科技奖,专门奖励规划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规划科技人才,是学会的最高科技奖励。2022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共3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8项。“中国城市规划”微信公众号将陆续介绍授奖项目。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张晓东团队开展攻关的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顶层设计、智能化感知认知与推演模拟的城市计算关键技术、智慧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业务协同联动平台等技术成果,获得2022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名称: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张晓东,何莲娜,吴兰若,程辉,胡腾云,苗双喜,周晓媛,柴彦威,李雪草,许丹丹,梁弘,崔喆,孙道胜,阚长城,冯永恒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技术研发背景

本项目基于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重构的时代背景和实际需求,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各环节难点痛点,在落实新版北京总规的进程中,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积极运用前沿信息技术,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技术水平提升,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数治”“智治”的转变。

二、主要科学技术内容和科技创新点

项目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技术需求出发,从技术体系、关键算法、数据治理与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开展研发与科技创新。

1.png

图1 项目研究路线与主要内容

1. 提出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顶层设计,确立了响应数字政府建设、融合数字技术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业务流程体系,提出全流程、全尺度和全要素的数字规划技术解决路径。

2. 研究智能化感知认知与推演模拟的城市计算关键技术。从国土空间人地耦合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基于多源感知数据与复杂系统方法,面向静态本底感知、动态规律认知、决策辅助推演的定量分析算法,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监测与评估的定量化分析研判需求。

2.png

图2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动态认知与模拟技术

3. 建立规范化国土空间多专业并联、各层次衔接的数据治理范式。基于国土空间数据融合治理需求,研究数据体系化、语义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数据治理路径,构建支撑和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的数据库和知识体系,并制定相应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为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提供保障。

4. 研发智慧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协同平台。以“一张图”平台为基础,实现数字技术与规划编制实施业务流程体系的集成创新,并面向具体业务需求研发业务场景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治理数字技术支持。

3.png

图3 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场景平台应用

项目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业务中所面临的数字化需求,提出了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逻辑、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化转型提出理论支撑,拓展了数字背景下国土空间感知监测与演化推演的关键技术,深化了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平台与实施治理业务场景的协同联动,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本项目发表的部分学术成果多次被引用,相关技术得到学术界和行业的肯定性认可。项目评价专家组认为本项目成果创新性、实用性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项目平台成果之一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智慧协同平台”通过了第三方检测,现有功能运行正常,未发现影响主要功能及流程的缺陷;在成果的科技查新中,得到所查公开发表文献中,未见与所述内容的结论。

四、推广应用情况和应用前景

本项目成果在北京“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与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中所提出的城市计算关键技术与数据治理关键技术对规划研究与编制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和规划成果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面,支撑总规层面、详细规划层面和专项规划层面的多个成果,包括国土空间“双评价”、分区规划运行维护、公共设施和安全设施相关专项规划等工作中;在城市监测与规划实施监督方面,应用于北京城市体检评估等多要素时空监测与分析工作,支撑规划实施监督的相关平台建设;在国土空间治理方面,为违建治理、未利用地管控、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了支撑;在政府决策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反馈等热点领域,撰写并提交多篇城市舆情专报和动态简报并获得批示。

五、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主开展的科研项目,通过项目成果的转化带动和实际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成果通过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从业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成本节支。

在社会效益方面,本项目增强了规划方案审批和决策的科学性以及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推进对城市演化过程、格局和功能的解释性量化分析,推动了空间智能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数字化技术研究和业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增进了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同规划专业部门、不同管控层级、不同工作环节间的密切联系,推动多专业多部门融合和协同。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多次在行业研讨和学术交流平台上发表演讲,有效推动了行业及学界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关注与深入研究;与科技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国土空间行业的创新生态;基于本项目的空间监测和指标评估成果,支撑了2021年北京城市设计周“城市共创”展览等相关内容,为公众提供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状况、规划实施成果的平台,推动了规划公众参与。

4.png

图4 项目成果支撑的规划公众参与活动

六、知识产权情况及他人评价

项目共形成专利10项、论文19篇、专著1本,编写完成3册北京市标准、9册技术规程。有力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的转型升级与专业融合协同,促进学术研究工作深化拓展与行业创新生态的培育,促进规划的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供稿人:吴兰若,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推动城乡权利平等开放,促进城乡人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