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重点文物 > 正文

苏巴什佛寺遗址

2014-05-23 09:57

艺术特征和历史特征说明

苏巴什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唐贞观二年(628),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西行至此。他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称其为“昭怙厘大寺”。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纷纷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燔火不绝。 这一规模宏大,雄伟宏观的佛教建筑群,当是早期龟兹地区的佛教圣地。宋代时期废弃。 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整。河道横贯其间,遗址分布在河道东西两岸的土丘上,称为河西和河东遗址,主要建筑集中在河 西。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当地群众称之为“苏巴什古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内建筑遗存多样,有佛殿、佛塔、僧房和石窟等。其中的佛塔和禅窟形制独特,引人注目。这些遗存研究新疆古代佛寺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例。遗址内的佛殿和石窟中原先保存有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其内容多是佛教题材,反映了龟兹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理念。壁画和塑像的制作工艺高超,所谓“佛像装饰,殆越人工”。其艺术风格是典型的龟兹本土特色。这些壁画和塑像是我们研究龟兹佛教及其艺术所不可或缺的。另外,苏巴什佛寺遗址还出土有铜器、铁器、木器、壁画、泥塑、古钱币、木简、纸本文书和人骨架等遗物,对于了解龟兹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有很大帮助。

稀有程度评价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96年10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赋存状况

西寺,位于库车河西岸,绝大部分遗址保存较好,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90米左右。遗址呈南北向。尚分布有三座佛塔。南部佛塔塔基方形,土坯砌筑,分5级,塔基长16米,顶宽3米,残高11.1米。中部佛塔建于遗址中部沙丘上,塔建在大平台上,平台为黄土坯筑,平面略方形,基底边长为20米,通高4.5米,塔立于平台北部,由平台至塔共分5级,塔也用土坯砌筑,塔顶宽约2米,塔残高13.2米,塔顶已塌毁,塔身南部有残存壁画,可能原建于平台上塔身南部的为一小寺庙(库车县文管所为保护土塔壁画在平台上又仿修了一小寺庙)。平台南部有一斜坡走道,宽约3米,坡长约14米。附近建筑遗址较少,其西150米处,见有石堆墓群。 东寺,分布于库车河东岸的山梁上,遗址呈不规则地分布。大部分遗迹都集中于地势起伏不平的河岸。整个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40米,其上也有三座佛塔。北部的塔距中部的塔约200米,它所处地势较高,平面呈方形,为土坯砌筑。塔分为3级,基宽15米,顶 宽1米,通高8米。塔身大部分塌毁。中部的塔建于中部土岗上,平面呈方形,塔身圆形,土 坯筑成。此塔分4级,塔基宽约11米,残高约8米。塔顶呈穹形,塔身中部有一圈柱洞,可能存有木骨,塔周有围墙,但大部分已塌毁。南部的塔平面呈方形,土坯垒砌。塔分为3级, 基宽10米,顶宽5.5米,通高9米。顺东河遗址向北过一干沟,见有一排南北向的房屋遗址。 沿一条小路可抵遗址最北端。最北端有一段残长约20米的南北向的墙。此处可能原来也是寺院。在东区遗址东向100米处有上百座石堆墓。南端遗址可能原来有许多庙宇,但现在基本上都已塌毁。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 ——访